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逆子怒砍虎爸 考上醫科不給讀 迷電玩被碎念



逆子怒砍虎爸 考上醫科不給讀 迷電玩被碎念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70324/37593704/%E9%80%86%E5%AD%90%E6%80%92%E7%A0%8D%E8%99%8E%E7%88%B8%E8%80%83%E4%B8%8A%E9%86%AB%E7%A7%91%E4%B8%8D%E7%B5%A6%E8%AE%80%E8%BF%B7%E9%9B%BB%E7%8E%A9%E8%A2%AB%E7%A2%8E%E5%BF%B5


 


「不怪他…」
林父遭兒子砍傷滿臉血,自責管教太嚴,不願提告。翻攝畫面

【陸運陞、呂健豪╱新北報導】新北市一名去年考上高雄醫大的學生,因父母擔心他沉迷電玩,且離家太遠無法看管,要求兒子重考;兒子大前天在家自習因打電玩,遭母怒斥:「我給你這麼好的環境,你卻這樣!」兒子越想越氣,決定打母親洩憤,前天其父返家時,他竟持刀追砍父親,其父被砍到滿身是血。他被捕後依殺人未遂罪送辦,其父才懊悔自責給兒子壓力太大「我真的不怪兒子!」專家說,逆子砍父固然可惡,但父母也該檢討管教方式造成孩子痛苦。


「管太多!」
林姓兇嫌不滿父母高壓管教竟追砍爸爸,被警方送辦。陸運陞攝

遭砍傷的林祐弘(五十六歲),在民視擔任臨時演員,一家住在中和一處社區大樓,家境不錯,但他年輕時常被父親嫌「不會賺錢、沒出息」,因此對兒子抱有很大期望;林妻則在學校當老師,對兒子要求更嚴格,不僅生活作息要掌控,念什麼學校也有意見,兒子自習時偷打電動更讓她無法忍受。 


林父在房間遭兒子持水果刀砍殺,現場血跡斑斑。翻攝畫面

怕兒離家不易監管

而砍父的兒子林大鈞(二十歲)高中念北市公立學校,成績不錯,前年考上南部一所國立大學,但父母認為系所不佳,要他重考,他在家自習時常玩電玩打發時間,但去年仍考上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父母卻認為離家太遠,且擔心他沉迷電玩無法就近監管,再次要求他重考,還威脅不從就要縮減生活費,兒子被迫接受,在家準備重考大學,但親子常為此爭吵。
大前天晚上,林大鈞在房內念書時,林妻撞見兒子在打線上遊戲,碎念:「不念書,還在打電玩,我給你這麼好的環境,你卻這樣!」兒子被罵之後越想越氣,決定隔天要打母親洩憤。
前晚八時許,林嫌計劃母親返家時痛扁她一頓,沒想到他衝出房間時,卻看見進門的是爸爸,他說因父親身材壯碩,他怕打不過,就衝去廚房拿水果刀,尾隨父親進入書房,父親見他持刀,一臉兇狠,痛斥:「我是你爸,你在幹嘛!」林嫌反嗆:「反正你之前對我也不好!」
警方說,當下林父發現兒子遭受太大壓力,於是委婉說:「爸爸平常對你太嚴,你原諒爸爸好嗎?」但兒子仍持刀追砍,兩人扭打時林父被砍傷頭部及手腳,兒子最後高舉木椅,大叫一聲,朝父親砸去,然後轉身回房,林父趁隙打電話報警。 


兇刀

「本來是想教訓媽」

警消獲報趕至,書房地板血跡斑斑,林父頭、手鮮血直流,林嫌則呆坐在客廳,一臉呆滯,偵訊時十分沉默,後來才說本來是不滿母親碎念,想教訓媽媽,沒想到父親先回來,回想起兒時種種,臨時改向父親報復。
林父送醫後,醫師發現他左臉太陽穴部位有三公分刀傷,左手有五公分、右腳底板有兩公分,右眼血腫,治療後已無大礙。林父說,兒子高中就愛打電動,重考時打得更兇,妻子每次回家看兒子打電動都會罵,沒想到因此埋下怨恨的種子。 


警方到場時逆子坐在客廳,一臉呆滯。
翻攝畫面

父親後悔:不怪他

對於兒子行徑,林父告訴警方,兒子吵架時曾抱怨「這也要管、那也要管,什麼都有意見」,兒子對於父母管教已感到痛苦,他們卻不知道,如今兒子暴走,「我真的不怪他!」也不打算告兒子,但該案件涉及家暴,警方訊後仍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嫌送辦,昨晚遭檢方聲押獲准。
基隆日前也發生兒子因不滿父親碎念,開車輾死父親的案例,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不少患者提及父母給予的壓力,碎念是最常見的一種,父母自認出於善意,對孩子卻是限制、否定、責備,「孩子大了就由他吧!」管太多反而讓孩子的心離得更遠。
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也說,父母總以為孩子當醫生、當科學家才有出息,但時代變化得太快,父母不該用自己的經驗法則臆測孩子未來。 

遇高壓管教應求助

親子專家吳娟瑜說,電玩是時代潮流,也是孩子和朋友互動的話題,若擔心孩子沉迷,可以跟孩子訂好遊戲規則,或繳付流量低的費率限制上網時間。孩子若受不了父母高壓管教,可與師長商量,必要時求助輔導團體。
律師廖芳萱表示,林嫌持刀砍殺父親,已違反《家暴法》及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最高可處死刑至無期徒刑,如未遂可減輕其刑,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逆子行兇示意圖

①林母碎念兒子不念書在打線上遊戲,引起兒子不滿。 



②逆子本想教訓媽媽,卻見父親回來,便持刀追砍,父親委婉道歉。 

孩子迷電玩 怎麼辦?

●了解孩子熱中何種遊戲
●電腦宜擺在家中的公共區域
●和小孩約定時間,每次半小時為限
●限制網路流量費率,掌控孩子使用時間
●培養孩子其他興趣
●若孩子沉迷到影響生活作息,建議就醫或尋求專家輔導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爸媽太嚴厲 怎麼辦?

●傾聽父母的意見,理解父母擔心什麼
●講出或寫信告訴父母自己的感覺
●針對父母擔憂的部分要做出承諾,例如我不會抽菸之類的
●請其他親友或師長幫忙協調
●必要時求助專業輔導機構
資料來源:親子專家吳娟瑜 

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你可能不會知道的導遊人生(上)



圖:遊覽車上的午睡時光。這些客人的臉孔我已經毫無印象,彷彿從未見面過。



從日本打工度假回來之後,我休息了一個月,又重回導遊界了。
雖然說重新開始,卻完全沒有任何生疏的感覺,我在導遊界已經邁入第三年。
一切都像是昨天才經歷過的deja vu
一樣的主管和同事,一樣的生態環境,還有我最熟悉習性的日本人們。 

導遊這份工作看似有趣、愉快又浪漫,很適合在社交場合拿出來炫耀或說嘴,
但事實上卻沒有任何實際的生活保障,也沒有什麼長遠的未來。
尤其必須犧牲很多時間和寶貴生命,也不像其他工作有長久累積的經驗和專業,
每當回首自己的導遊生涯,總覺得自己宛如華西街公娼般,身世淒涼且歷經風霜。

唯一的優點是永遠可以自由地走開,想回來隨時都可以回來。
剛好適合對自己的生活感到不知所措,並且可能還會繼續飄泊的所有年輕人。



這份工作有許多讓我受不了的地方,例如沒有週末可言這回事。
我總是必須拿出有無限可能的美好週末撒旦交換金錢。
這讓我越來越失去朋友的邀約,和原本該屬於我的青春做作歡笑。
 
在大家正在溫暖的被窩裡享受他們的週末大頭覺時,
忍著睡意乖乖早起,提著公事包搭捷運去上班是我的宿命。
當大家悠閒地吃著早午餐,或者正在野外賞花或騎腳踏車時,
我在故宮博物院和一群中國觀光客互相推擠,努力和惡臭公廁搏鬥,
分秒必爭地用最快速度買好門票,順利租借好耳機,然後迅速發給每一個客人。

我的客人絕大多數是乖巧聽話又守時的日本善良老百姓,
我希望他們不要被沒禮貌的鄉下大叔大嬸插隊,搶先看到翠玉白菜多寶格
我所做的一切額外溫柔服務,甚至我的存在本身都會被當成理所當然,但我早已習慣。

忙過了週末,輪到我休假時,也只能從事一個人的活動。
睡到十點多,全世界都在上班,我彷彿被遺棄了。
一個人盯著電視,去圖書館,搭著空蕩蕩的捷運,像個遊魂。
時光就這樣從去年八月,轉眼間變成今年三月

★ 

天氣好的時候,我喜歡我的工作。
可以愉快地晒太陽,用羊駝般的溫柔眼神看看外面的世界,
不必坐在辦公室接受人工空調和電腦輻射,讓我感到欣慰。
 
可恨的是,台北的壞天氣卻占了一年的三分之二。 
當寒流來襲的濕冷天氣,在漁人碼頭一邊發抖一邊搭上大風大浪的亡命恐怖渡輪;
傍晚傾盆大雨的九份商店街,穿著雨衣和濕透的帆布鞋,大聲叫喊走失遊客的名字;
這些行為讓我覺得自己像個鄉土劇裡發瘋的神經病
讓我想要詛咒天氣、立法委員、收費停車場以及所有不相干的人。 


 
想要從事「人類觀察」這項田野調查,導遊(及所有服務業)會是很好的工作。
有些人讓你覺得相見恨晚,身上有無限歡笑和溫暖,
有些人才初次見面,就巴不得讓你想要趕快送他們搭飛機離開。
 
我是個導遊,也曾經是個背包客,甚至背包客的成份居多。
我的孤獨旅行史常讓我無法理解:人為什麼要找旅伴?甚至為什麼要參加旅行團?
完美的旅行沒有集合時間和被強迫參觀的土產店,更不需要從頭到尾在你旁邊嘰哩呱啦的導遊。
但是我也漸漸可以理解,有些阿公阿媽沒有我們照顧,根本沒辦法從事海外旅行。
與其說是導遊,有時候我覺得我根本是個推著輪椅的菲傭或者把屎把尿的幼稚園老師,甚至大聲吼叫的動物園馴獸師

自助旅行時,你不會怪罪任何人,因為所有事情都是自己負責。
但是參加旅行團的人,性格上似乎都有一種「無法獨立」和「容易怪罪別人」的缺陷美。
每次閱讀客人寫的問卷所得到的感想,總是會讓我起一股莫名的寒顫或怒火:
 
「台北冬天太冷」「飯店沒有暖氣」「不想和不認識的人同桌吃飯」
「自由活動時間太少 」「糖醋排骨出現頻率太高」「食物的份量太多」……

加油一點,下次不要參加旅行團好嗎?



經過日本服務業的洗禮之後,我變得相當擅長假笑和言不及義的敬語
但是我的耐性也常被他們的任性磨損,使得我對他們越來越沒有耐心。
我畢竟是個台灣人,稍微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假笑帶有破綻,並且無法持久

有些客人喜歡在導遊面前嫌東嫌西,抱怨他們的「文化衝擊」:
芭樂不甜、豆花難吃、討厭溫開水 ,以為台灣到處可以亂殺價……
這使我開始由衷地討厭某些被寵壞又不常出國的日本人,
但我又想起台灣人和中國人可能更難以忍受,於是我把所有苦衷都吞下了。

原本就不太喜歡小孩的我,更討厭小孩了。
那些還不懂得欣賞外國文化的幼兒,或連照個相都要鬧憋扭的臭臉青少年,
這些小鬼就算出國,也不會在他們幼小無知的心理留下什麼足以改變人生的深刻印象,
等於是把一堆鈔票丟進垃圾桶或是回憶的黑洞,不如全部捐給我。

客人的名字和臉孔,通常我一送走他們就立即忘掉。 
誰是鈴木誰是佐藤,不管好人壞人,轉身就失憶。
客人送我的東西,只要我不爽,就會把它們丟掉。
這是我的原則,只有這樣我才會覺得我的品味和人格沒有被強暴。


 
導遊界是個充滿八卦又世故的小圈子。
只要發生一點點小事情,就會連免稅店的大姊鼎泰豐的小妹都會知道。

話說回來,哪個行業不是這樣?
我曾經待過的地方:出版業、軍隊、英文系也都一樣流言滿天飛,以互相散播謠言為樂。
所以我已經免疫了,而且我也以聊八卦當做一種紓壓的方式。

回想這輩子待過的地方,唯一天真無邪,沒有心機又與八卦絕緣的,就是鄉下的男子高校

我永遠懷念它。



大家可能對導遊都有一種既定的成見,
認為導遊們都是一群心機重沒氣質又愛錢的傢伙, 
我要告訴大家,這些誤解絕對是正確的!(笑)

導遊們的閒聊話題幾乎可以分為兩大類:
聊些沒有宇宙終極意義的帶團瑣事,還有講日本人壞話
每個人言語乏味至極,總讓我哈欠連連,讓我懷疑大家還有工作以外的人生嗎? 

這足以讓我當做警惕:
我要好好充實我的才藝,愛惜我的精神生活,因為那才是我真正的人生。
我會認真上班,努力賺錢,但是當錢不屬於我的時候我不會死纏爛打。
我的帶團原則就是隨緣和豁達,心胸寬大宛如派大星

導遊界發大財的人多如繁星,而我已經學會不去羨慕有錢人了。
我比較羨慕那些很懂得如何有品味地花錢和利用時間的人。



十二小時的勤務終於結束,下班後完全失去任何生產力,
所有正向思考的能力都消失了,一點也不想動,只想趕快回家。
捷運公廁裡的鏡子,映照著我疲倦的表情和模糊的視力,總讓我覺得不幸。
一天就這樣空白地虛度了,除了錢什麼都沒有留下,幸好這是唯一的安慰。

回到家之後,連做家事或洗澡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躺在沙發上玩手機或臉書,
這是忙碌一整天之後的一點點任性和耍賴,雖然沒什麼營養卻相當必要的垃圾時光。 



過完年,我突然很羨慕身旁的人擁有年終獎金好幾個月的工作。
你可能不知道導遊沒有年終獎金,也沒有勞健保或退休金,
如同員工般地被使喚和懲罰,卻不享有任何員工福利,感覺像是不被宇宙關愛的小孩

於是我鼓起勇氣,打開塵封已久的人力銀行帳戶,
想知道這個起薪兩萬二的低薪國,到底還有什麼工作可以當做人生的寄託。

瀏覽了兩小時之後,我關上電腦,決定還是繼續回來當導遊。
該睡了,明天八點二十分老爺飯店集合。

你可能不會知道的導遊人生(下)


圖: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在這裡跟客人說掰掰的時候!


小時候我最害怕的職業是高速公路的收費員
每天伸出同一隻手,從陌生人手上接過骯髒的銅板或零錢,
不斷地重複同樣的動作,讓我覺得人生好恐怖。

我也害怕自己變成公務員,每天定時打卡上下班三十年
直到退休為止,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感覺是一場虛幻的行為藝術。

後來我也怕自己成為老師,因為教一模一樣的東西會讓我的靈魂漸漸乾涸。
這就是為何我的大學同學們一個一個跑去當中學英文老師,而我卻不能的緣故。



說到我現在的工作,和我從前害怕的職業也相差不了多少。
雖然不必每天進辦公室報到,但行程景點幾乎就是那幾個老地方。
鼎泰豐一個星期最多會吃三次,九份的商店街可能一個月會去八次。

偶爾換換口味帶團去中南部散心,再怎麼樣充滿變化也不過就這樣了。
在車上講起話來看似滔滔不絕,其實和廣播節目主持人一樣:
內容貧乏,完全談不上充實,講的話永遠都像是跳針,
尤其睡眠不足的時候,在車上拿著麥克風永遠不知道自己講了什麼。



身為日語導遊的唯一專業就是:可以從三公尺之外輕易地分辨出台灣人日本人
日本人和台灣人的外表雖然類似,但彼此的民族性相差十萬八千里。
台灣人有話直說,不計較形式和細節,個性直爽卻容易沒耐心。
日本人注重禮節,不喜歡破壞場面,一點點小地方都會讓他們開心或在意。

旅途中若是發生不愉快,台灣人會當場指出並爭取自己的權利。
但日本人害怕破壞場面和諧,即使可以當場解決的事情,也不會輕易點破,
總是假裝一切和平,等到回國才來耍陰的,長篇大論地投訴你:
「導遊日文不好」「遊覽車冷氣太冷」「小籠包少一顆沒吃到」

日本人天性靦腆謙虛,
在開口之前,總是希望別人能夠從「空氣」中閱讀到他們的需求。
因此就算他們想要導遊替他們做某些事,也會做出許多暗示,而非直接要求。
曾經看過一個客人投訴:「導遊不懂得察言觀色,每次都要經過提醒才會主動要求幫我們拍照。」

雖然我完全能理解他的思考脈絡,
但他並不曉得「閱讀空氣」和「心電感應」這一招在台灣行不通啊!

日本是一個在你還不覺得口渴的時候,水就會自動送上來的國家。
台灣卻是一個不懂得開口要糖,別人就不會知道你想吃糖的國家!




大多數的日本男人都是在女人的呵護和溺愛下長大的。
從小到大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就連結婚後家事都是老婆負責的。
所以許多日本男人這輩子沒碰過洗衣機,也不知道電鍋如何操作,
這些日本大叔們即使出了國,依舊是那副目中無人的樣子,付了錢就以為自己是大爺,
總是一副已經來台灣好幾百次,對台灣熟得不得了的專家口吻。而我只想說:

「既然這樣你幹嘛還需要跟團啊?」
「忠烈祠和故宮你都去過五次以上了不是嗎?」

不過也要感謝他們的存在,讓我頂嘴的功力越來越高。
例如上個星期就發生過這樣的對話:

日本大叔:「Hey!(比手勢要我過去幫他拍照)
導遊:「我聽得懂日文,你不必用「Hey!」稱呼我!(三田小姐口吻)

我常常懷疑:
這些日本大叔看台灣的輕蔑眼神,
該不會就是許多台灣人瞧不起東南亞各國的眼神?



除了大叔之外,日本歐巴桑對人很苛刻的也很多,
只要有一點不討她歡喜的事,就開始碎碎唸,有時還會威脅導遊:「我要投訴喔!」
日劇裡那些常出現的壞婆婆,彷彿都跑來台灣參加旅行團了。

不論你做了什麼額外的服務,日本人都一定會覺得那是理所當然。
因為他們可是付了十幾萬日幣才能參加這個旅行團的啊!
只是他們並不清楚自己付的團費,可憐的導遊連1/20 都拿不到啊!

常有人問我有沒有拿到小費?有,但是極少。
日本人是不太給小費的,這歸咎於沒有小費文化也就算了,
我最痛恨的是會不自覺地污辱導遊人格的客人。

例如在機場辦登機手續的時候,突然從行李箱裡拿出飯店房間偷來的礦泉水,
或是已經不需要的雨傘,或是吃不完帶回去又顯得累贅的零食,
然後假裝慷慨地塞給導遊,彷彿施捨你恩惠一樣。

以前我雖然覺得困擾,總是笑笑地勉強接受,
現在我會開始給他們一個嚴肅表情,並且開始用三田小姐的說教模式:
「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請不要丟給別人收拾。」



我的客人裡還有一些令你出奇不意的怪咖,喜歡和你分享他們的另類生命史
例如曾經有一對中年夫婦以炫耀口吻告訴我:他們家這二十幾年來都未下廚過。
原因是他們三餐都只吃不需要料理技巧的蒟蒻和生菜沙拉,拒絕任何米飯或麵粉類的食物。
也因此夫妻倆宣稱自己的免疫力超強,從來不曾感冒。
他們家裡沒有裝電話,反對電腦和網路,也沒有書,覺得太多資訊會使人變笨。
客廳裡卻有一台液晶電視,專門用來收看益智科學類節目,其他一律不碰。

還有一位極其平凡的歐巴桑在離別前一刻,
突然向我透漏她其實是心理諮商師,也是業界知名的劇作家
作品還曾經拿過日本的奧斯卡獎之類的,但是卻堅持不透筆名到底是什麼,
工作忙碌的她,每天只睡三小時就覺得精神飽滿。
(而我只想問:既然這麼有錢,為什麼還要來住這麼鳥不啦機的飯店?)

和這些另類人士相處並且聽完他們的故事之後,總是有如沾到髒東西一樣渾身不舒服。
從前我很敬佩這些和主流價值觀保持距離的人,
如今,很抱歉!我只覺得想吐。



太依戀母國的日本人,也不太適合出國。
連這麼不像國外,沒什麼文化衝擊,治安堪稱良好的台灣都讓他們感到不安。
無怪他們堅持飯店房間一定要看得到NHK
到便利商店也只買令人安心的爽健美茶伊藤園綠茶
甚至還會去吃飯店附近的摩斯漢堡和逛UNIQLO「喂!跟你說台灣比較貴啦!」
然後問我AKB48的台灣限定版商品要去哪裡買?

他們許多人對台灣的認識相當有限,有時候會用很認真地口吻問我:

「台灣的面積是不是比日本大?」
「台灣人是不是都會講廣東話?」
「台灣可不可以使用日幣?」
「台灣也是週休二日嗎?」


我對這種既沒有常識,出國前還不用功的人相當沒耐心,
導火線只要一點燃,我体內的三田小姐就會代替我立刻出來接客!
但是我必須隱藏我的好惡,非常有耐心地回答他們每一個笨問題,
正因為如此,每天下班完我都覺得胸口悶得發痛,同時我的演技也越來越逼真。

大家都知道我不喜歡小孩,可是我在客人面前總是隱藏地很好,
我曾經連續三天哄一個三歲的小男孩,替他把屎把尿。
當他哭的時候努力安撫他,當他的媽媽分身乏術時,還牽著他的手一起走路。
看在別人眼裡,我根本是一個超喜歡小朋友的大哥哥。

但我根本不是啊!我只是盡到一個導遊最基本的責任罷了。
你以為空姐都喜歡端盤子嗎?打掃阿姨們都很熱衷於刷馬桶嗎?
當然不!所以現在可以頒一座最佳男演員獎給我了嗎?



即使日本人如此龜毛難搞又雞蛋裡挑骨頭,我暫時還沒有想要跳槽的打算。
我沒辦法當領隊帶台灣旅行團,因為我還沒辦法面對台灣人的不守時和粗枝大葉。
我也無法成為稱職的華語導遊,每天用擴音器管理野蠻的中國人,宛如風紀股長。
而且抱怨歸抱怨,其實我帶的日本客人絕大多數是乖巧聽話又守時的善良老百姓,
買不買我的東西倒是其次,我總是真心地祝他們旅途愉快,幸福健康。(買得多的人得到我更多祝福



我想日本的服務業應該也是不斷接受客人的任性和無理要求,才會這麼接近完美吧。
反觀台灣的服務業,尤其二十幾歲的女孩們,總是用臭臉來待客,待客語言也很粗魯。
在日本的職場裡,這個年齡層的女生明明就是最擅長假笑的一群人啊!
為什麼台灣會這麼糟糕?一點點服務業的基本禮貌都沒做好!

難道台灣文化教我們不管心情如何,上班都得擺臭臉嗎?
我看你們這些小鬼們平常在西門町嘻嘻哈哈笑得很開心啊!

台灣土生土長的我,也是住了日本之後,才發現假笑的重要性,
才知道當你對客人說「抱歉」的時候,需要使用戲劇性的哭腔當裝飾。

因此我希望所有人都應該趁年輕去日本打工度假,跟日本人學習如何服務業的基本功,
即使沒有真心,也拜託學會用假笑和鞠躬來掩飾一下好嗎?



上個星期,我被號稱財團法人某某觀光協會的公司挖角了,
原本以為我可以施展我在旅遊業的經驗,順利回到朝九晚五的辦公室生涯。
沒想到面談才一結束,我就馬上發現那是場不真實的夢。

「你開個價碼,需要多高的薪水你才肯放棄當導遊,乖乖回來辦公室上班?」那位面試我的大哥說。
四萬五。如果低於這價碼,我就沒有離開導遊界的理由。」我事前先想好這個價碼,即使聽起來有點高!
「你指的四萬五,是包含加班費嗎?」大哥面有難色地問我。
「呃,這工作有加班費嗎?」我也很納悶。
「嗯...沒有!」不過他後來也沒告訴我到底薪水多少。

當我們聊得比較熟稔之後,這位大哥突然跟我告白:
「好吧!我老實告訴你,原本作這份工作的前一個仁兄之所以會辭職,原因是他終於考上導遊了!」
「他這幾天還很開心,因為自己即將脫離苦海,所以我根本沒有任何立場來說服你過來上班啊!」

老天爺又在用一些訊息,暗示我現在不適合離開這艘船。
尤其當全世界都快要溺死的時候。



在日本的便利商店打工的那段日子,我領悟到一個道理。
每天擦玻璃,補貨,倒垃圾,這些不起眼的事情其實都有存在的意義。
所有工作都具有重複性,也都需要完成這個卑微的部份,才能慢慢熟練,變成那個領域的專家。
所謂的「職人」也都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重複作一樣的事情,最後才能到達完美無可挑剔的境界。

所以我慢慢接受人生其實就是具有重複性的一段旅程。
也慢慢適應導遊這個(或其他)容易職業倦怠的工作。

導遊界有很多都是中老年以上,退休在家沒事幹也不缺錢,
才勉強出來上班兼活動筋骨,順便賺點買菜錢的人。

同時也有不少導遊因為長時間勤務,操勞過度而悴死。
大家總是把這個當做警惕,互相告誡若有更好的出路的時候請趁早離開
即使外面還是有一堆人擠破頭想進來。



我已經想不起來為何當初我會跑來當導遊?
而且為什麼會是當滿嘴敬語又畢恭畢敬的日語導遊
而不是豪爽洋派和客人稱兄道弟的英語導遊

是誰逼我考導遊執照的?一切出於宇宙的偶然嗎?
我還年輕,除了導遊我到底還能作什麼?
我和那些歐吉桑和歐巴桑導遊一樣,都在這裡養老等死嗎?
我賺這些錢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填飽肚子還是買喜歡的東西

我常常陷入這樣的哲學困境。
而我也覺得這樣很好。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導遊要失業!2020年大陸4A以上景區智慧導遊

導遊要失業!2020年大陸4A以上景區智慧導遊

2017-03-07聯合報 記者戴瑞芬╱即時報導

大陸2020年4A級以上景區,將免費WiFi全覆蓋,不但有智慧導遊、GPS、RFID等電子講解、線上預定、即時訊息通知,還會新建10萬座「無水沖、泡沫節水、微生物降解」新式廁所,讓自助遊到那都方便。
新華社報導,大陸國家旅遊局《十三五旅遊公共服務規劃》正式發佈,到2020年所有5A、4A級景區,包括北京天安門、四川九寨溝、杭州西湖等知名景區,免費WiFi全面覆蓋。
透過行動網路應用,從旅遊諮詢、手機報、APP、微信公眾號、微視頻、社區等,為遊客提供旅遊資訊查詢、交流互動等服務;透過位置服務(LBS)應用、小程式,為遊客提供查詢位置、路線、交通、酒店、餐飲等。
另外,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統)、RFID(射頻識別)等技術監測,從進入景區停車,到近旅店住宿門禁系統,到觀景點的餐飲、旅遊、購物全程管理,甚至突發意外也能應急疏散人流、車流。
特別的是,到2020年將新建、擴建10萬座A級標準廁所,應用無水沖、泡沫節水、微生物降解等生態技術。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Facebook追加導遊功能

Facebook追加導遊功能
news-images
Facebook收集用戶「打卡」的資料,推介朋友曾去過的地方。
早前Facebook為旗下程式加入「城巿導遊」(City Guides)功能,用戶可以尋找不同的城巿,並得知朋友曾到過哪些地方,例如餐廳或酒店等,還會推介一些地點和活動。假如用戶身邊有許多交遊廣闊的朋友,即使人在異地,新功能也帶來不少方便。

Facebook雖提供用戶「打卡」功能,但一直以來沒有好好整合「打卡」資訊,而新功能則使用「打卡」資訊,免去用戶詢問朋友異地好去處的時間。不過,「城巿導遊」功能亦把Facebook推入新競爭,如Foursquare、Gtrot、Zetrip及Trippy等提供同類服務的程式

旅遊亂象怎麼破?全國人大代表問診開方

旅遊亂象怎麼破?全國人大代表問診開方

北京新浪網 (2017-03-06 ) 

旅遊景區黑導遊泛濫、上廁所排大隊、安全事故多發



  旅遊景區黑導遊泛濫、上廁所排大隊、安全事故多發……中國旅遊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景區亂象也隨之而來。如何保障旅遊服務品質成了讓不少地方政府頭疼的問題。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召開在即,不少全國人大代錶針對旅遊亂象「問診開方」。

  黑導遊、野導遊泛濫如何破?

  近年來,黑導遊欺客宰客、強迫消費的事件頻繁曝光,這一問題也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朱國軍的注意。
  長期關注旅遊業發展的他對記者表示,受利益驅動,一些景區的黑導遊、野導遊現象嚴重,零團費、低價團問題百出。面對這樣的問題,落實監管責任、提供信息共享等措施十分必要。
  朱國軍以張家界市的經驗為例說,該市建立了全市專的旅遊投訴協調機制,一旦收到投訴,相關部門必須聯動處理,負責部門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到達並處理投訴,同時向市政府、投訴人反饋情況,且處理過程和情況也全部對公眾公開。
  此外,朱國軍強調,政府應當及時為遊客提供旅遊相關信息,讓遊客做到「心中有數」,不讓野導遊、黑導遊鑽空子。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森林國際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超則認為,市場經營涉及多個方面,需要城市管理、工商管理多方面通盤配合,創造更好的旅遊環境。

  安全事故多發如何避免?

  景區安全問題關係所有遊客切身利益。在談及如何減少旅遊景區安全隱患時,朱國軍認為有四大關鍵點:做好安全教育、做好安全警示、做好安全設施維護、及時進行緊急救援。
  他強調,景區要在危險地區、非開放地區等設置明顯警示,以減少遊客誤入危險地區的風險。同時,在醒目位置設置呼救電話、按鈕等措施也十分必要。
  「負責人應當親自調研,不打招呼,直接以普通遊客的身份到景區,自己去看、去體驗,這樣才能發現問題。」朱國軍說。

  廁所髒亂差現象怎麼治理?

  景點廁所髒亂差、異味嚴重的問題,也是旅遊「痛點」。
  「一個地方的廁所文化直接反映其文明程度。」在黃超看來,發展旅遊業就要從這樣的基礎方面做起。
  「廁所是旅遊的大問題。解決好它,遊客才能舒心旅遊。」朱國軍認為,進行「廁所革命」,就要從細節入手,綜合考慮遊客數量、性別比例、女性遊客生理特點等,對廁所進行升級改造,滿足遊客需求。

  「千鎮一面」怎樣解決?

  除了部分景區服務質量難以保障外,一些旅遊景點、特別是古鎮的同質化也讓不少遊客感到審美疲勞。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禮雅小學校長蒙蘭鳳對此感受頗深:「所有景點擺的商品都差不多,都是簡單複製,沒在保存原有文化特點上下功夫。」蒙蘭鳳本人就是侗族,她說,要把本民族元素挖掘得更到位。
  朱國軍認為,現在全國興起了「古鎮風」,但很多都是簡單「複製、粘貼」,造成「千鎮一面」。在他看來,古鎮的規劃設計是關鍵,需要多方位考察,找到差異和立足點,避免同質化。


詳全文 旅遊亂象怎麼破?全國人大代表問診開方-體育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70306/20938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