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老江湖導遊 教你新旅遊法後防宰3招

老江湖導遊 教你新旅遊法後防宰3招
2014年06月16日 09:52:45  來源: 重慶晚報
  暑期臨近,畢業遊、親子遊、名校遊、清涼遊……各種產品將來襲。在《旅遊法》實施後的首個暑期遊高峰,在導遊與遊客這對服務與被服務、“貓”與“老鼠”的復雜關係中,導遊服務有哪些新變化?遊客怎樣避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重慶晚報記者與一位導遊老江湖對話,讓我們揭秘一下導遊的那些事。
  Q=重慶晚報記者
  A=唐明,44歲,導遊老江湖,在渝北龍溪街道開了一家旅行社,還有一個大型旅行社的加盟門店,入行20多年。
  Q:快到暑假了,你們該忙起來了吧?
  A:這個……現在搞旅遊,真心惱火。照說,全年中就看暑期遊賺兩個錢,因為黃金周畢竟只有幾天時間。但受到在線旅遊、自助旅遊影響,以及《旅遊法》給低價團戴上緊箍咒等,我們這種傳統旅行社可謂內憂外患。
  Q:上至全國,下至我市及各大景區監控數據,我們的旅遊形勢不是一片大好嗎?
  A:沒錯,無論是全國還是地方,旅遊總盤子在不斷增加,出去旅遊的人數在增長,旅遊甚至成了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但選擇傳統旅行的人數卻在萎縮。
  Q:難道你們的客人還越來越少?
  A:今年組團量至少減少三成。選擇國內參團遊的遊客,超過九成是中老年;出境遊以中青年為主,不過熱門的東南亞、港澳臺同樣以老年團為主,這部分人對價格非常敏感,你懂的。40歲以下的人,絕大部分選擇自助遊。
  Q:現在當導遊真心不好混啊!
  A:是嘛,旅行社與導遊是一根藤上的螞蚱。
  Q:那現在導遊收入到底如何,特別是新旅遊法實施後?
  A:你知道,導遊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職業。大部分都是考取了導遊證的兼職導遊,全職導遊不多。很多人幹到一定時間,要麼在擁有一定資源後開旅行社等,從事與旅遊相關的職業;要麼直接轉行,幹其他職業。頻繁換血,服務質量就難以保證。
  導遊收入差異非常大,主要看自己是否聰明。導遊分很多種,有全陪、地陪、境內團導遊、出境遊導遊、兼職導遊和全職導遊等。這些類別差異非常大,低的每月兩三千元,高的上萬元。運氣好、人又聰明,有的甚至一個月賺好幾萬。
  導遊收入由基本工資、帶團補貼、彈性收入等組成。基本工資一般為700—900元;帶團補貼最低100元/天,出國團則可以升到300—500元/天;彈性收入部分是遊客消費返點,如自費景點項目、增加行程服務等。所以,線路不同,帶團補助和彈性收入有很大差別,比如香港、海南、雲南等線,由于遊客消費比較多,甚至可能沒有帶團補助。部分線路甚至還有媒體報道,導遊需要反過來向旅行社買遊客。
  Q:以前你也是導遊,一定是屬于聰明的那類吧!
  A:實話實說,前些年不是很規范,導遊比現在好做得多。有一次,我帶一個團到海南,一個30多人團,買珍珠、珠寶,一共消費了60多萬元,我返點就得了近6萬元。除了購物,自費景點、增加行程、選擇酒店、選擇餐館等都可以提點收錢,真的就看你聰不聰明。甚至我聽說還有帶出國遊的導遊,主動給可靠的遊客降低團費或升級酒店、升級餐標等,前提是遊客幫其代購奢侈品回國,從中賺取豐厚差價。不過,隨著新旅遊法的實施以及國家對相關行業的管控,那樣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
  Q:說實話,我不相信現在就沒有導遊宰客了……
  A:“宰”,我不喜歡這個字,我覺得用“互利”更貼切。旅遊本身就是一種心情體驗,只要遊客高興,他願意花錢。不過,現在比以前,更考驗導遊的聰明度。因為強制購物消費,不僅違背《旅遊法》等法律法規,還會把旅遊越搞越死,無疑殺雞取卵。
  具體怎麼做,則需要了解不同遊客的心理需求並加以靈活應變,最終目的是讓遊客心甘情願花錢。比如我一位導遊朋友帶隊到內蒙古,團隊中多名攝影愛好者,想拍攝萬馬奔騰,導遊成功為他們組織上千匹馬,一下就賺了1萬多元。遊客也耍得開心,花錢買了樂,不會投訴,導遊也獲了利。
  Q:遊客如何才能避免被宰?
  A:如果硬要說“宰”,首先,遊客要對旅遊目的地做詳細攻略,了解當地的詳細景點情況,並在旅遊合同中作詳細約定。因為,不少旅行社在設計線路產品時都藏有機關,比如自由活動時間過多、主要景點沒有包括完等。遊客去了才發現合同上的行程不包括當地的主要耍事,就只能花錢買服務。其次,導遊最擅長的是說和引導,有句話說“風景美不美,全靠導遊一張嘴”,導遊會巧舌如簧、有意無意引導遊客消費,遊客這時需要保持理智,做到理性消費,以免事後後悔,一般情況下導遊會讓遊客填寫自願書。最後,要多了解相關法律法規、要有證據意識等,遇到被宰,可以回家後維權。
  重慶晚報記者 韓毅 見習記者 丁薛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