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學會 n 導遊學友會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納許生物經濟學 貢獻不輸賽局論
納許生物經濟學 貢獻不輸賽局論
2015-05-25 18:48
舉世悼念發明「
賽局
理論」而獲得諾貝爾
經濟學
獎的
納許
(John Nash)不幸車禍逝世,台經院戰略中心顧問郭迺鋒25日受訪時表示,外界只知道他的
賽局
理論曾經幫助台灣對抗中國的飛彈危機,卻鮮少注意到
納許
的
生物
經濟學
對
生物
演化等研究的
貢獻
。台大動物研究所教授丘臺生指出,
生物
學常用
納許
的理論解釋動物與環境的互動行為,是分析演化的重要依據。
【
生物
競爭 類似
賽局
】
在電影《美麗境界》中,
納許
坐在公園旁看鴿子,竟也頓悟出
生物
經濟學
理論,這也是他在
賽局
理論中合作
賽局
及非合作
賽局
的道理。丘臺生表示,許多
生物
演化研究都會借用
納許
的
生物
經濟學
,因為
生物
行為上的改變是
生物
演化上非常重要的因素。
郭迺鋒以《BBC》曾經研究過的獅子群狩獵羚羊為例分析,羚羊的群體散布的方式是最有利的防禦模式,而群體狩獵的獅子也排列出最有利攻擊模式,羚羊站對了位置可以存活,獅子選對了位置,能成功狩獵,「簡單的說,就是人類世界中的卡位,卡對了位,就能生存下來。」
【獅子羚羊 互動演化】
「這是獅子與羚羊的軍備競賽!」丘臺生進一步解釋,羚羊為受食者,受到掠食者獅子的影響很大,稱之為「
生物
環境」造成的行為改變,產生非基因的演化結果,丘臺生解釋說,「以
納許
的理論,獅子在策略上要輸一點點,長期之下才會贏,也就是不要趕盡殺絕所有的羚羊,才能一直有得吃。」
郭迺鋒指出,不只是羚羊、獅子,螞蟻也有類似的模式,而這類的
生物
界中常見的群聚行為,和
賽局
理論的合作、非合作
賽局
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
納許
的
生物
經濟學
,也被引用到研究
生物
演化範圍。
一般人對
賽局
理論覺得陌生,然而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中,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即以
賽局
理論分析出「18套劇本」,還因此獲頒二等景星勳章。此外國際
賽局
大師Thomas C. Schelling除了在著作《入世
賽局
:衝突的策略》一書中以海峽兩岸為範例,更在來台演講時談到「台灣與中國不是零和關係,台灣不應該拘泥於是否繼續深化與中國的經貿關係,而要將自己視為全球化的一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