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導遊氣話

自由廣場》導遊氣話

2015-12-23

◎ 李旼
我帶陸客團十幾年了,從陳水扁時代開始,那時帶的是第三類參訪團,團費高達八天三萬人民幣;現在可好,下降到三千人民幣跑八天,各位,您算盤珠子撥一撥,扣掉對岸旅行社招團的費用和機票錢,台灣旅行社吃什麼?咱們導遊從過去的一千五百台幣工作津貼,降到現在的一千,導遊吃什麼?
台灣旅客到大陸旅遊被當地人痛宰,說我們是「呆胞」;陸客到台灣來,我們帶他們進店卻處處受限,嚴打重考的單位正是觀光局。
三千台幣遊台灣又吃又喝,連水果也不買,還口口聲聲說救濟台灣經濟,到底誰救濟誰?參加廉價購物團卻不購物,偉大的觀光局,你們看到沒有?台灣還要虧空到什麼時候你們才甘心?我們帶客人進店消費是促進台灣經濟,你們鼓勵都來不及,還處處掣肘,你到底唱的是哪一齣啊?
馬習會、習馬會之後,馬政府似乎吃了威爾鋼,一夕之間氣勢壯了起來,以前的溫良恭儉讓變成了強霸倨傲搶。
怎麼說呢?以前的公務員對老百姓都客客氣氣的,即便是警察,遇到了嫌疑犯也不至於張牙舞爪,現在可好,還沒調查就先給人定了罪。
我碰到一位稽核人員,態度傲慢,雙腿抖動,好像我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這是人民公僕應有的態度嗎?
習馬會、馬習會後如果政府還一再遷就中國觀光客,如果仍是接納這種廉價觀光團還不准他們購物,台灣早晚完了蛋。(作者為導遊,台北市民)
圖為中客湧入日月潭,導致碼頭車位一位難求。(資料照)

「國際」旅客?

◎ 吳勤
本月二十日,馬英九總統親臨一場名為「歡迎二○一五年第一千萬名國際旅客來台」的記者會,頒發獎品給美國遊客Manuele Christopher,並藉機大肆宣傳執政以來促進台灣觀光業的亮眼成果。馬政府所有的官方中英文宣,包括觀光局、行政院、乃至總統府新聞稿,都把這個事件定義為今年訪台的國際旅客(International Visitors)達千萬人次。千萬之中有四成是來自海峽彼岸,曾幾何時,馬英九嘴中的「陸客」已經悄悄變成了「國際旅客」?
到底何謂「 國際 」?筆者查遍中外字典,發現其實它只有一個簡單明確的意思:國與國的。可是馬英九曾經多次在重大場合上公開高喊台灣和中國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還有「 馬習會 」馬的一個中國,習的兄弟骨斷筋連、家人血濃於水,這些話也都言猶在耳。而如今馬英九為了炫耀觀光業績,不惜自我前後矛盾,把以前號稱是兄弟家人、非來自國外的「陸客」,頓時都算成了馬政府下千萬「國際旅客 」中的四百萬墊背。
有個寓言故事,一隻狡猾的青蛙,為了自己的利益,有時候跟陸界的動物說他是他們的一員,有時候又轉向水界動物宣稱與他們同類,其兩面投機的真面目後來被識破,終遭水陸兩界唾棄。長久以來,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馬英九對兩岸關係的操縱玩弄不也就像一隻狡猾的兩棲青蛙嗎?上個月非外國人的「 陸客」,這個月通通成了「國際旅客」,那下個月呢?
(作者為公關碩士,美國台僑)

中國旅行團十日游歐洲七國讓法國人驚呆

中國旅行團十日游歐洲七國讓法國人驚呆

北京新浪網 (2015-12-23 08:10)
  中新網12月22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網報導,法國《費加羅報》記者報名參加了某中國旅行團的十日七國遊行程,記述了作為一名法國記者眼中令他驚呆的「中國式旅遊」。

  從英國倫敦,到法國巴黎,橫跨瑞士、列支敦斯登和奧地利,再到義大利佛羅倫薩、梵蒂岡,僅僅十日,中國旅行團帶領遊客穿越七國、遊覽歐洲最著名的旅遊景點。如此高效旅行引起法國《世界報》記者好奇,他親自報名參加某中國旅行團的十日七國遊行程,記述了作為一名法國記者眼中的「中國式旅遊」。

  倫敦:快速「巡視」標誌性建築

  大約晚上11點,飛機抵達倫敦希思羅機場,中國遊客正式開啟了計劃滿滿的歐洲之旅。近十年來,中國出境遊人數從2003年的1千萬增至2014年的1.1億人次,其增長速度如閃電般迅猛。

  在前往住宿旅館的路上,導遊便開始提醒遊客:「最好把現金藏在衣服內襯口袋,無論何時都要多睜一隻眼留心,特別在巴黎,這是個危險的城市。」這位三十歲左右的導遊,每個月平均在歐洲帶兩次團,經驗十分豐富。

  當晚住宿的旅館夾在一條鐵軌和高速公路間,周圍的景緻與遊客出發前搜集的歐洲圖片大相徑庭。「明早7點半吃早餐,8點整出發!」在滿滿當當的行程規劃下,哪怕一分鐘的遲到也會受到斥責。

  第二天僅一個早上,旅行團帶著遊客「巡視」了一遍倫敦市最具標誌性建築。說是「巡視」而非「參觀」,因為遊客們只是滿足於在建築物前拍照留念。一名遊客對記者讚道:「這樣真太好了,我們可以拍到最漂亮的照片而無需花時間找角度。」

  中午,旅遊大巴停在一家中餐館前,遊客們的午餐便是在這家餐館的地下室解決。幽暗的餐廳內,遊客們只有15分鐘時間吃飯。經旅行團與餐館先前的協商,餐費僅為5歐,菜的質量可想而知。

  事實上,今早酒店提供的自助早餐,由於價格被壓低,酒店為中國遊客安排了極簡陋的早餐,牛角麵包和水果只提供給其他住宿客。看來,歐洲的浪漫氛圍由於經濟原因不得不打了折扣。

  巴黎:購物是重點

  行程到了巴黎才是一場真正的馬拉松,遊客只有48小時可以如宣傳冊上所寫 「體驗當地精緻、深沉的文化底蘊」。

  為了沉浸於文化之都的藝術魅力,來到巴黎的第一天,旅行團便安排參觀凡爾賽宮,以及乘坐塞納河遊船。第二天,只有一小時一刻鐘參觀盧浮宮,遊客們匆匆在斷臂維納斯和蒙娜麗莎前自拍留影。

  只有縮短參觀博物館的行程,才能花充足的時間購物。據巴黎旅遊局最新數據顯示,28.5%的中國遊客將購物作為巴黎旅行的重中之重。法國是中國遊客消費最多的國家:每人平均消費5400歐元,其中2500歐元花在購物上。

  老佛爺百貨內的氣氛與巴黎人熟悉的奧斯曼大街其他商場截然不同,這簡直是個專為中國人而設的購物天地,說中文的營業員使中國遊客更方便買到想要的貨物。

  在巴黎的夜晚,導遊推薦遊客「品嘗正宗法餐」,但團里僅有6名遊客對此感興趣。一杯紅葡萄酒、一塊鵝肝醬、三個生蚝以及一些鮮蝦、薯條和冰激凌,套餐價高達85歐,但店裡的餐單卻標明60歐。「其中的差價,是我的工資。」導遊向記者說道。

  第戎:只是路過睡一宿

  從離開巴黎起,便是漫長的「趕路」時間。接下來的五天,中國遊客將遊覽四個國家,因此大半時間將花在高速公路上。導遊時不時看下手錶,他很心急,因為司機一天只工作十小時,每多出一小時,導遊需支付150歐作為補償。

  最終,大巴抵達行程手冊上所標明的旅遊點——第戎,但確切來說,遊客們將在離第戎30公里遠的Campanile de-Sauvigny-le-Bois,這個離A6高速公路不遠的小鎮過夜。

  瑞士:「世外桃源」成鍾錶購物勝地

  在大多數中國人眼裡,瑞士是歐洲的「世外桃源」,高山上的小木屋,絕對是理想的度假勝地。但結果,以五星級酒店聞名的度假勝地因特拉肯(Interlaken)卻被安排成鐘錶店購物之旅。鐘錶店營業員由中國人和會說中文的瑞士人組成,他們效率極高,因為旅行團僅逗留45分鐘,就得趕往下一景點——盧塞恩市(Lucerne)。

  列支敦斯登:從停車場眺望城堡

  鐵力士峰對中國遊客來說是「必到」景點。但遊客們只有40分鐘一覽積雪與冰河的壯麗景觀。景區的餐館提供亞洲餐——這一點沒任何改變。下午,30分鐘觀光列支敦斯登,行程單上寫的「從大巴上觀賞瓦杜茲城堡」,或許改為在停車場眺望城堡更為確切。事實上,旅行團考慮的是,多出一國便可提高整個行程的價碼。

  當我們終於在傍晚達到奧地利因斯布魯克Innsbruck,商店已經關門。一位女士急得快哭了,她本打算在施華洛世奇店裡大買一場。導遊只能勸她:「等去了義大利,我們可以品嘗最棒的咖啡。」但事實上,幾乎沒有人對喝咖啡感興趣。

  義大利、梵蒂岡: 早點逛完、早點去機場

  經過奧地利一宿,我們踏上了南下去威尼斯的旅程。參觀穆拉諾Murano玻璃廠,觀看玻璃師傅現場吹制玻璃製品,成為威尼斯旅行必不可少的項目。但由於還得趕下一行程,遊客們並不能好好欣賞玻璃吹制藝術。

  自由活動期間,兩位遊客剛租了威尼斯著名的貢多拉船gondole,便被導遊叫住。導遊表示:「乘坐貢多拉是旅行團可選項目,如果需要乘坐,應在導遊那兒報名,不然,對那些從導遊手裡以高價買到票的人來說太不公平。」

  在旅行即將結束之際,行程的節奏更加快了。威尼斯和弗羅倫薩之後,旅行團在第十天早上,進入羅馬。雖然只有三小時的參觀時間,導遊還是有些著急,他向遊客強調:「等會兒參觀梵蒂岡大教堂,會遇上很長的排隊,如果可能,請盡量插隊,早點結束,我們才能儘早趕到機場,這樣,你們可以有多點時間在機場退稅。」

  旅行結束:什麼都不記得了

  在即將踏上回程飛機前,一位退休工人向記者感嘆:「幾乎每晚,我們都睡在離市中心很遠的酒店,這使我們錯過很多。我希望能有更多時間,讓我在街上隨意逛逛,而不是趕著參觀著名景點或去商店購物!」另一名遊客遺憾地說道:「如果回國后,有人問我此次歐洲行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我會回答:『什麼都不記得了。』」(周軼倫編譯)


詳全文 中國旅行團十日游歐洲七國讓法國人驚呆-生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1223/15811559.html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治理不合理低價游關鍵是嚴打回扣

治理不合理低價游關鍵是嚴打回扣

北京新浪網 (2015-12-18 )

  原標題:治理不合理低價游關鍵是嚴打回扣
  法制網記者 余瀛波
  
今年10月19日在香港發生的「內地遊客被毆身亡」事件(以下簡稱「10·19事件」),將近年來頻頻曝出的旅遊強制購物問題,再次推上輿論撻伐的風口浪尖。
  
自2003年海南首現零負團費現象以來,這一旅遊業的痼疾緣何12年仍「久治不愈」?如何界定和解決「不合理低價游」?如何根除導遊強迫購物和購物商店回扣問題?在媒體和公眾充滿疑惑的同時,這些問題也成為學界專家研討的課題。
  
近日,在「法治社會進程中的旅遊市場規制與消費者保護學術研討會」暨北京市旅遊法學研究會年會上,記者獲悉,旅遊法實施以來,沒有一個地方真正解決了購物回扣問題,因此,治理「不合理低價游」的關鍵在於嚴打強迫購物和回扣」。
  
專家指出,旅遊中購物本身沒有問題,關鍵在於「強制」的界定以及合同信息的披露,而完整披露合同信息則是目前旅遊法律規範的當務之急。
  
多頭管理必然導致相互推諉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北京市法學會旅遊法學研究會聯合主辦。會上,中國消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曹三明認為,強制購物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因此,要治理強制購物,首先是需要加強依法監管力度,嚴肅依法處罰強制購物的旅遊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
  
對此,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王范武提出,我國目前旅遊行業的管理是條塊結合——國家旅遊局系統和地方政府多頭管理,具體涉及的監管部包括工商、物價、旅遊、食品衛生、交通、發改委等。
  
「多頭管理必然導致相互推諉的問題,這極其不利於維護遊客的合法權益。」他建議,應該對涉及旅遊行業管理的行政機關的職能進行整合,強化履責意識和管理意識。
  
王范武同時建議,各地應借鑒近期海南等地成立旅遊警察的經驗做法,建立起一個能夠統一行使各種行政執法職責、快速作出反應的機構。
  
這個機構除了統一行使各職責外,還要能像110一樣快速出警提高威懾力,接到投訴能夠即刻到場解決糾紛,有關部門還要有個處理投訴問題的7天時限。
  
「投訴者多數都是遠道而來的遊客,沒有時間滯留等待數天解決問題,所以必須有快速處理的機制。」他說。
  
組團社地接社兩地應聯合執法
  
北京市法學會旅遊法學研究會會長楊富斌指出,根據目前我國旅遊業經營實際來看,治理「不合理低價游」的關鍵在於嚴厲打擊強迫購物和購物「回扣」。在他看來,如果旅遊市場上沒有強迫購物和購物「回扣」行為,所謂組團社招徠遊客的「不合理低價游」或「零負團費」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
  
不過,從目前的執法體制來看,對旅遊監管部門來說,要想解決這兩個老大難問題,卻似乎有難以逾越的障礙。這種障礙首先是,強迫購物通常是發生在地接社方面,而組團社所在地旅遊監管部門無權「異地執法」。
  
例如,北京的旅行社作為組團社,組織遊客到雲南或香港旅遊,遊客被當地地接社導遊人員、購物場所人員以及「影子團員」誘導或強迫購物時,組團社所在地的旅遊監管和執法人員怎麼辦?即使他們接到遊客投訴,並且也有證據證明地接社的導遊存在強迫購物的行為,但是,北京的旅遊監管部門和執法人員能到地接社所在地去執法嗎?顯然不可能。
  
針對這一問題,楊富斌建議,國家旅遊局及有關部門應儘快做出規定,以便解決組團社和地接社所在地的旅遊監管部門聯合執法的問題。「否則,強迫購物的現象根本無法真正解決。」
  
強制購物本質在於嫁接商業賄賂
  
旅遊法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遊活動,誘騙旅遊者,並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獲得回扣等不正當利益。」
  
但是,據楊富斌在此次會議上披露,「旅遊法實施以來,我們通過到各地調研,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購物回扣問題,沒有一個地方能真正執行。」
  
他認為,如果不能真正解決地接社強迫遊客購物和購物商店給導遊的回扣問題,僅僅依靠約束組團社的「不合理低價游」組團行為,根本無濟於事。「多年來,零負團費問題得不到解決的癥結也大致在於此。」
  
青島大學教授程國慶更是認為,內地遊客香港被毆身亡事件的發生並非偶然。她指出,案發原因的本質在於「組團旅遊嫁接交易活動」。
  
程國慶說,所謂嫁接,就是旅遊組團社嫁接商業賄賂,旅行社與購物店在暗箱里交易著遊客和遊客的權利。而這種現狀的存在,就導致了諸如「1019事件」中的遊客,被捆綁在「購物團」這一名稱下,步入近乎於被挾持的境地。
  
那麼,應當如何規範旅遊團零負團費呢?程國慶提出,當務之急是要規定組團社應全面披露合同信息,讓消費者做到「知情、同意」。而旅行社應當披露的消費信息,包括旅費信息和消費目標信息。
  
她說,旅費是決定遊客是否享用或享用多少旅遊服務的代價。因此,遊客應知道所付旅費的開支項目及明細。這就是正規旅行社在要約單的最後一項,寫明的包價中的服務內容。「透過這類信息,應當讓遊客清楚,自己在旅遊途中該花什麼錢,不該花什麼錢了。」
  
相比之下,消費目標信息的「知覺錯位」,則幾乎是業內人士人盡皆知的「秘密」。程國慶指出,「1019事件」所暴露出的,正是旅行社利用沒有規範旅遊線路應明確遊客消費目標信息的法律事實,在合同中繞過了購物商品及其定價,從而實現誘導遊客消費的目的。
  
導遊薪酬制度不改「治標不治本」
  
當然,在當前現階段,還有一個現狀不容忽視,那就是全國70萬導遊大軍中,大多數都是臨聘人員。因此,要徹底解決強制購物的問題,從根本上,首先要讓導遊這一職業群體的權益得到保障。
  
據此,曹三明認為,改革不合理的導遊薪酬制度,是杜絕強制購物的根源。只有改變當前的導遊薪酬制度,才能遏制旅遊強制購物亂象。
  
他說,在現行導遊管理體制下,部分導遊未與旅行社簽署勞動合同,導遊人員以傭金為主要收入,正常薪酬難以落實,全靠購物提成來維持收入。這種情況下,導遊勢必會想方設法迫使遊客購物,從而導致許多侵害遊客權益的極端情況。「因此,導遊的薪酬制度不改,永遠治標不治本。」


詳全文 治理不合理低價游關鍵是嚴打回扣-兩岸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1218/15781060.html

方寸不亂:三地導遊比高下

方寸不亂:三地導遊比高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5-12-17]
方 芳
在夏威夷郵輪之旅,串遊四島嶼,以自由行方式,參加郵輪安排的岸上遊,也自行聯繫了當地的華語導賞團。雖然檀香山的華人多是廣東人,是早年的華工後代,但華語導賞團並沒有廣東話服務,而是以國語(普通話)為主,主要服務內地遊客和台灣客,香港遊客只能聽國語了。
在檀香山參加合併華語導賞團的遊客中,有一對加拿大的香港移民夫婦,他們移民二十年,除了應用英文外,就只有廣東話,完全聽不懂國語。他們要求導遊給予廣東話服務受到拒絕時,顯得十分憤怒。國際社會的華語,就是國語(普通話),香港人只有學好國語,才能順應國際大潮。
與這對加國夫婦同遊中,偶而給他們翻譯一下,有了溝通,他們好生羡慕,也感奇怪:「怎麼現在香港人都懂國語呢?」我告訴他們,現在香港的小學生都上國語課哩。
在當地不同的小島上,分別遇上來自兩岸三地的導遊。
在夏威夷茂宜島的華語導賞團也是合併團,遊客中大部分是廣東人,只有兩名北京人,但導遊不敢得失,還是堅持國語導賞。這導遊是移民夏威夷多年的香港小妹子,也迎合大部分廣東團友,以「雙語廣播」,重複國語和廣東話,頗感累贅,而且國語說得頗爛,並不好懂,旅遊資料也比較隨意,作為遊客並不滿足,但她還是努力去講,這點值得欣賞。
在夏威夷大島欣賞活火山,導遊是來自中國東北的移民姑娘叫燕子,她說話精簡扼要,邏輯性強。活火山展館內容豐富,一般導遊都是讓旅客自行參觀,但燕子卻做足功課,把豐富的地質資料逐一講解,一下子就讓人記住了,是有水平的導遊。
在可愛島上,我們是包團導賞,導遊是來自台灣的移民蔡小姐,也是島上唯一會講華語的導遊,她竟帶來大堆自家種的生果,還備有飲料和餅食,除了參觀景點外,還帶我們在草地野餐、餵野雞、摘果子,感受島上的自然生態。這種感性導遊方式,不是一般商業導遊賺取小費,而是用心付出的導賞。為了答謝她,在小費以外,我們還是主動加碼給她。
兩岸三地的導遊,相比之下,高下立見。我給台灣導遊第一、內地導遊第二,我們的香港小妹子,還需努力就是了。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限購物一次治不了強迫購物

評論:限購物一次治不了強迫購物

北京新浪網 (2015-12-14) 
  
「限購物一次」治不了強迫購物
  
「雙限」的合法性來源不應該是行政命令,而應該是遊客意見。如果是強制遊客購物,一次也不許,一分鐘也不行。
  
日前,雲南省旅發委下發關於《雲南省推進旅行社跨界融合發展組建旅行社集團實施方案》的通知。方案特別要求,旅行社購物次數每天不得超過1次,購物時間每次不得超過90分鐘。目前各項工作正按步驟進行,計劃2016年1月1日,各旅行社集團正式運行。
  
今年,雲南不時曝出強制購物醜聞,出台相關限制性方案,或許可看作雲南旅遊系統的一次「危機公關」,也可視為痛定思痛的轉型之舉。
  
限定購物次數、時間,這種細緻的「雙限」,即將成為一種制度約束,其特點是操作性強,便於旅行社把握,也便於遊客監督。但是,更應該看到,「雙限」的合法性來源不應該是行政命令,而應該是遊客意見。簡言之,如果遊客不同意,一次也不應購物,更遑論90分鐘。
  
旅遊購物分兩種可能:遊客自願和被迫。若是前者,有何限制必要?若是後者,就背棄了現有法規。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旅遊法》明確規定,旅行社組織、接待旅遊者,不得指定具體購物場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費旅遊項目。按照《國家旅遊局關於打擊旅遊活動中欺騙、強制購物行為的意見》,「旅行社未經旅遊者書面同意,安排購物的」,可被認定為「欺騙、強制旅遊購物」。
  
如果是強制遊客購物,一次也不許,一分鐘也不行。這是法律的硬性規定,不可打折,更不可強行悖逆。
  
然而,旅遊法施行兩年多,強制購物並未絕跡。在這種情況下,雲南擬出台規定允許購物一次、90分鐘,會不會給一些不法旅行社和導遊以可乘之機,從此名正言順地強制購物?
  
不容迴避的是,有些遊客缺乏辨識力,甚至過於急功近利,熱衷於明顯設有陷阱的低價游。比如備受關注的「東莞遊客雲南遇強制購物慘遭導遊攻擊」一事,據國家旅遊局通報:雲南迪慶州香格里拉暢行假期旅行社收取100元/人,屬「不合理低價游」,吊銷涉事旅行社經營許可證,處涉事購物店5萬元罰款,涉事「黑導遊」移送公安機關。對黑導遊必須依法處置,而遊客也切莫貪戀低價游。
  
旅遊業被譽為「沒有煙囪的工業」,我國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旅遊大國,旅遊大國不等於旅遊強國。捍衛遊客的合法權益,唯有從嚴格執法開始,不留口子,不設盲區,也不留後,如此一來,遊客才可避免人在囧途,玩得開心,游得有尊嚴。
  
本報特約評論員 王石川


詳全文 評論:限購物一次治不了強迫購物-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1214/15738022.html

陸客跟團遊台被編「4組」 嫌不吉利大鬧機場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00:10
【台灣消息】陸客跟團遊台被編「4組」 嫌不吉利大鬧機場
大陸遊客有幾難招呼?一名陸客跟團來台旅遊,抵達桃園機場後發現自己被分配到第「4」組,覺得「4」太不吉利,就入境大廳發飆辱罵導遊,最終要出動保安前來「平亂」。
▼TVBS片段
事件發生在周一(14日)晚上10時許,現場是桃園機場二航廈入境大廳。根據帶隊導遊說,這名黃姓陸客在深圳和老婆離婚後,家人帶他出外散心,但沒想到跟團到台灣一下飛機就發現自己被分在「第4組」,因為諧音和「死」相近,覺得很不吉利,突然發難抗議,包括自家導遊和沿路經過的民眾,都被他用髒話問候。
惡男:我不想來你們來台灣
有路過民眾不甘被罵反嗆這名「惡男」,詎料他竟囂張回話:「我不想來你們來台灣!」
一名陸客(紅圈)跟團來台旅遊,抵達桃園機場後發現自己被分配到第「4」組,覺得「4」太不吉利,就入境大廳發飆辱罵導遊和途人。
一名陸客(紅圈)跟團來台旅遊,抵達桃園機場後發現自己被分配到第「4」組,覺得「4」太不吉利,就入境大廳發飆辱罵導遊和途人。
最後要保安人員前來處理,保安大隊副隊長楊朝賢表示,協談後,惡男親友代其向導遊及途人道歉,平息這場鬧劇。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最強女導遊》

自由廣場》《最強女導遊》後續

◎ 張肇烜
今年八月有一位中國網友在微博轉貼一段影片。影片的場景在遊覽車上,一位台灣年輕女導遊,正氣凜然向中國觀光客解釋為什麼台灣民眾要展開「滅頂行動」。至於「大企業」的態度是什麼?「大陸有十四億人,我怕你啊,大陸誰不吃我的方便麵,誰不喝我的礦泉水,我無所謂啊,大陸就算十億人不理我,四億人支持我,我也發財了,它根本不在乎台灣市場。」女導遊跟中國團員說,她持續支持「滅頂行動」;「我每帶一個大陸旅行團,都會進行宣導,我能影響多少人我不知道,可是各位你們信不信,我們今天能一個人影響十個人,十個人再影響十個人,希望兩岸一起抵制,改善食安問題。」
女導遊向中國觀光客解釋為何要展開「滅頂行動」。(YouTube)
女導遊這番談話被中國觀光客錄下,回國後與親友分享,「一傳十,十傳百」,起初透過中國手機通訊軟體微信傳播,而後被轉貼到微博,不到一天的時間,影片點閱很快由一萬、兩萬上升至數百萬,分享轉載更是不計其數,中國竟也展開「滅頂行動」。以康師傅品牌在中國發跡的頂新集團很快意識到事態嚴重,並認定能在短時間內獲這麼多人點閱分享,「背後肯定有黑手在推動!」康師傅甚至在中國報警處理。
筆者也在臉書分享這段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videos/854817911262873/),根據臉書統計,單是這段影片至今已觸及近六百萬民眾,超過二百三十六萬瀏覽次數,在頂新無罪之後,台灣網友持續分享轉貼,希望大家不要「今天拒買,明天忘記」。
「一個不會反省又健忘的民族,不會成為偉大的民族」;「滅頂行動」卻意外展現不管是台灣還是中國,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科技可以帶來改變的力量,新世代善用新媒體傳播,「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共同努力,希望能夠真正改善食安問題,讓大家能吃得放心又安心! (作者為醫師,台中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