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下次金融大風暴何處出現

下次金融大風暴何處出現(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自人類發明「紙鈔」以來,金融風險就與人類常相左右,對當代人而言,記憶最深刻的應是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恐慌,世人雖然把目光放在到處找不到工作的失業者,急切地盼望創造需求以防止廠商倒閉,並且由政府帶頭從事公共建設等以「創造有效需求」,但不幸的是,到頭來還是從事短視的「印鈔票、撒錢」的勾當。表面上似乎有效地為社會問題止血,讓景氣復甦,卻使氾濫的金錢更為豐沛,無時無刻趁機形成金融風暴戕害人類。
迄今80多年來,果真出現數次金融風暴,最明顯的就從1970年代開始,1971年8月15日前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浮動匯率制於焉出現,各國對貨幣的發行如脫韁野馬般快意奔馳。接著1982年由墨西哥領頭的中南美危機、1990年代日本金融泡沫、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千禧年網路科技泡沫的「非理性繁榮」、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以及緊接而來的歐債危機之衝擊,可以說金融危機發生的間隔越來越短,對於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造成影響的延燒路徑越來越難理解。
甚至可以說,我們無時無刻都活在心驚膽顫中,因為隨時都可能爆發金融危機,手邊的存款瞬間化為烏有,如同「風中之燭」般無助。畢竟銀行和資產管理業者所持有的資產和負債急速擴大,衍生性金融商品和證券化等先驅金融技術急速發展,最關鍵的是人類的品德越來越敗壞,誠信凋零,欺騙作假事件不斷,五鬼搬運行徑越發猖獗。 

發揮理性記取教訓

其實,金融狂熱、金融泡沫並非近代才有,17世紀初荷蘭鬱金香熱和18世紀初的南海泡沫,是歷史上最經典的兩個案例。而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恐慌,更是研究金融危機的經典事例。這些歷史事件都不乏被記載分析,最著名的當屬1990年出版的《金融狂熱簡史》,這是已故名滿全球的經濟學家約翰.高伯瑞(John Galbraith)所寫的一本暢銷小書。正如高伯瑞書中所言,人們對金融風暴的記憶時間不超過20年,當投機泡沫崩盤瓦解,理財金童受到懲罰,財務金融理財學門或許不若往日風光,但不到20年另一批金融天才又再出現,相關學科再度熱門,金融創新又受禮讚,買空賣空再度大行其道,實質製造經濟又被晾在一旁,沒多久再出現瘋狂炒作,接著轟然瓦解崩盤,經濟災難降臨。
高伯瑞無奈地告訴我們:「除了更清楚掌握投機傾向與過程外,我們能做的似乎很有限。」也就是說,將歷史事件始末詳述,讓世人了解來龍去脈,強化自己的懷疑態度是唯一治療方式。
高伯瑞為我們記述了1930年代以前的金融狂熱,這本《12堂撼動世界的財經課》新書則延續高伯瑞,為我們闡述自1971年尼克森震撼以來,直到21世紀的現在,經歷40餘年已經發生過的12次經濟危機,提醒世人金融危機時不時會重演,要我們發揮理性不要輕易被騙,讓「歷史是一面鏡子」的教訓落實,不要讓「歷史的教訓就是從來沒從歷史中得到教訓」的遺憾重演。
最值得世人注意的是,作者在書末告訴我們「下一個震央就在中國」,這其實不是新看法,但藉由此書卻再次提醒台灣讀者們應有所準備並妥善因應,免得「千金難買早知道」。後悔莫及! 

《蘋中信》作者群


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傳赴台陸客配額縮減 台觀光業界恐臨寒冬

傳赴台陸客配額縮減 台觀光業界恐臨寒冬

01月22日(五) 18:35

【on.cc東網專訊】 隨着民進黨在台灣大選成為大贏家,兩岸旅遊業即傳出大陸官方限縮陸客赴台數量的震撼彈,儘管消息還未獲官方證實,但台灣相關產業業者紛表擔憂。有業者稱,假如消息屬實,台旅遊業勢必受衝擊。
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理事長伍永益說,大陸官方一般來說對於赴台遊客的管制,通常會以「微調」或「微控」的字眼,不會直接以數字量化的方式表達,所以陸客減少三分之一的消息,是否真確仍有待查證。但如果消息屬實,對台灣的導遊市場勢必造成衝擊,因為目前台灣的華語導遊約26000人,佔了導遊市場的76%。假如陸客減少,必定會影響到導遊的就業情況。不過伍永益表示,目前台灣已積極發展包括南韓、東南亞、東北亞等市場,又指國際化才是台灣導遊永久經營的基石,也不會總受制於大陸市場。
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台聯合會前秘書長許高慶說,這次的風聲尚未證實,但以往的經驗表示,新執政團隊的回應將會影響消息是否成真的關鍵。由於目前大陸市場佔了全台旅遊業的40%市場,所以一旦大陸縮減赴台人數,不論是團體或個人遊人數,將必強烈衝擊台灣觀光產業,所有從業人員也都有面臨產業寒冬的準備,甚至不難想像,部分旅行社、旅館等,半年後也都可能面臨倒閉危機,不能不重視目前的傳聞。
許高慶表示,台觀光旅遊產業一向最支持兩岸政策,但也是最受政治角力或爭議的影響,希望不論是大陸或台灣新執政政府,都能體諒、關心觀光產業人員的努力,能協調、保護觀光產業的政策,讓台灣觀光業能永續經營。

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帶一群外國人爬山

【記憶藏寶圖】帶一群外國人爬山

2016-01-14 09:38

在開往合歡山的台十四甲線上,團員們從車窗看到很多台灣人騎著單車,奮力爬坡,「這很不可思議。」德國人嘖嘖稱奇。合歡山海拔三千多公尺,歐洲人很難想像可以在山頂的公路旁騎單車,且人車共道……
2009年春天,我拿到國際領隊及英語導遊執照,準備開始第二生涯。當時最想做的事,就是以貼近在地的體驗,讓更多朋友認識台灣這片土地。於是,一則接待外國來台客人的旅行社招募英語車導(司機兼導遊)啟事,開啟了我的在地導遊旅程。
一天四步道,山癮大滿足
相較於玉山須兩天一夜背負裝備步行才能抵達,合歡山是親近台灣高山的另一種愜意體驗。我跟外國團員提到台灣的國民運動是健行爬山,有登百岳經驗及完成的人可是不計其數,尤其是在這類車子直接把人帶到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常常是不分老少、經驗不拘的最佳登山選擇。
在開往合歡山的台十四甲線上,團員們從車窗看到很多台灣人騎著單車,奮力爬坡,「這很不可思議。」德國人嘖嘖稱奇。
合歡山海拔三千多公尺,歐洲人很難想像可以在山頂的公路旁騎單車,且人車共道。他們也不停問我:「這裡可以看到雪嗎?」「不常有,但這裡可說是台灣最容易到達的賞雪之地。」我向他們解釋,每當冬季寒流來襲,水氣與冷鋒在合歡山區交會,有機會飄雪的消息一出,總是吸引很多人開車上山,欣賞難得一見的銀白色雪景、打雪仗、堆雪人,這對處於亞熱帶的台灣來說,是很特別的經驗。
當晚住在松雪樓時,德國人非常驚訝,居然全館有暖氣,連走廊都有,「全台灣大概只有這裡有。」我進一步說明。

合歡山好風光。 攝影/李慕瑾

分享
十月的合歡山秋高氣爽,可以看到很多台灣特有鳥類,還有一個獨特美景,「這裡隨時雲霧縹緲。」無論是綿延的雲海映照著夕陽餘暉,或是身處雲霧之中,團員們一致認為這是合歡山最美的地方。不論是在車行的環山公路上,或是在健行的步道上,每個角落都可以捕捉到讓人屏息的壯麗山景及大自然染成的五彩繽紛地貌;還有,每個峰頂總能讓愛山人同時看到好幾座台灣百岳的身影。
為了滿足團員們的登山癮,我們一天內連續走了四個步道,包括可以欣賞到日落美景、三百六十度雲海,以及可以看到奇萊群峰、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等百岳壯麗景觀的主峰步道,和可以看日出的石門山步道,還有東峰及合歡尖山步道。
團員們在走這些步道時,不再抱持登頂的心態,一路上隨時停下來遠眺連綿的山峰或仔細觀察地上的高山植物,及隨時飛來的鳥兒,大家的神情輕鬆自若。或許當登山少了攻頂的目標,我們的視野將更遼闊。
生態好豐富,登頂非難事
石門山可算是台灣最容易攀登的百岳之一,海拔3237公尺,從登山口出發,約二十分鐘即可登頂。我們特地選在日出時登頂,看著天色逐漸轉亮,箭竹草坡披上金色外衣,團員們也沐浴在朝陽的金色光輝之中。團員中一對年近七十歲的夫妻特別跑過來跟我說:「這短短的山徑,不但生態豐富,還一下子就『登頂』,好幾座台灣百岳盡收眼底,真是值得為日出而起的健行。」
而合歡東峰步道算是其中較具挑戰性的,雖然僅有約一公里,但海拔上升約三百公尺,大家走得氣喘吁吁。這條步道不全是泥土路或階梯,也有石頭鋪成的石子路。
走石子路時,我看著他們紛紛收短登山杖,頗為好奇。「這樣能節省力氣。」看出我疑惑的團員主動解釋。
東峰頂視野開闊,可清楚見到貫穿整個合歡山區的台十四甲線高山公路。大夥在山頂各自散開,安靜欣賞台灣的高山之美。
看著團員們喜悅滿足的神情,我相信,台灣山林之美已在他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就算遺漏了雪山,團員們此行不算圓滿,但也不虛此行。我更深信,山林美景和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是台灣另一塊瑰寶,值得向更多外國旅人大力推廣。
台灣地形多變、地貌多樣,不只有高山美景,還有海岸、中海拔森林的步道及許多容易親近的郊山,就在城市邊緣,登山步道鋪設良好,只需要依照指引就能輕鬆到達,外國人稱為「市民周末可爬的山」。沿路還可欣賞各種植物鳥禽,生態豐富,一定能讓熱愛自然與山林美景的外國人大大滿足。

合歡山的雲海。 攝影/李慕瑾

分享
而這次跟隨一板一眼、謹慎行事、無比執著的德國人一起登山,從他們身上,我學到很多登山該做的準備及精確的做事態度。
領隊克里斯多佛和一位隻身前來的女生在回台北的火車上,跟我聊起他們對此行的感受:「台灣的山景跟天氣變化萬千,讓我們始料未及,但是不可否認台灣特殊的地貌,讓我們很想再來探訪。」
看到他們對登山及登頂的執著也引發我的省思:愛山的同時,若我們少了登頂的挑戰性目標,是不是能多些與自然和諧共處及對話的空間?在大自然中,精密的計畫往往抵不過無常的變化,人們常常忘記大自然的變化無窮正是迷人之處,接受及珍惜當下的賜予,保持改變計畫的彈性,每趟向山走去的旅程將帶給自己身心最好的洗滌。
●摘自時報出版《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故宮培養宮廷導遊 整頓扭曲歷史亂象

故宮培養宮廷導遊 整頓扭曲歷史亂象

2016-01-15 01:52:46 經濟日報 本報訊

為整治導遊在歷史景點「胡說八道」,北京故宮將開課培養600名「宮廷導遊」,待人數到2000名後,將禁止非培訓導遊進故宮講解。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陸客消費力超過日本觀光客的真相

觀點投書:陸客消費力超過日本觀光客的真相

 2016年01月06日 05:50

這幾年,大陸觀光客成為精品消費主力。(美聯社)
這幾年,大陸觀光客成為精品消費主力。(美聯社)
根據報導,觀光局最新調查「2015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統計(前三季),陸客來台消費首度超過日本觀光客。與早前《自由時報》指陸客來台,台灣觀光業窮忙,正好相反,到底真相為何?
台日關係從未如此地好,台灣也被列為海外旅遊首選。但是台日航缐的73%座位被台灣旅客占領,台灣飯店年年漲3-5%,但是日幣跌幅超過30%,整體日本人購物力下降,地接費減少近30%,台灣旅行社做愈多賠愈多。限制了日客的成長空間,今年唯一負成長4.5%。
近年來,台灣民粹意識高漲,逢中必反、仇中、去中國化意識抬頭,任何政策只要牽涉兩岸,就會被無限上綱至親共、賣台行為。從去年太陽花學運到今年反課綱微調,都是鮮明的例證。對大陸表現出來的極不友善態度,自然而然也就引起大陸民眾的反感。陸客來台觀光人數出現大逆轉,逢中必反的民粹意識絕對難辭其咎。 自由時報之前的報導本來就是政治意味濃厚,刻意扭曲了陸客在總體經濟上對GDP的貢獻,把陸客開放的好處全部與港資企業(一條龍)劃上等號。其實忽略了對創造就業率以及産業關聯産出的溢波效益。
來台觀光客突破千萬,卻是境外旅客因台灣的文化、觀光魅力而「走進來」。這一出一進之間,不僅是台灣對經濟環境變動的調整和適應,也是我們發掘及測試自身潛在能力的過程。儘管有民眾抱怨,外來觀光客過多,某些程度影響到台灣居民國內旅遊的樂趣;但這些變動,原本就是一個社會必須隨時面對並設法解決的問題。如果連無煙囪、無汙染的觀光產業也動輒嫌惡,試問:台灣要靠什麼來維持經濟活力?
台灣觀光今年將進入「兩個千萬」,一是國際旅客來台人數破千萬人次,另個是兩岸互訪人數單年合計破千萬人次。陸客來台是破「兩個千萬」的主力,尤其是自由行人數飛躍成長直逼團客,既改變了旅遊結構,更帶動了消費移轉。就以2010年為例,陸客團創造的595億元(新台幣,下同),占陸客總體973億元的61.5%,到了2013年,陸客團外匯占比降到總體陸客的52.5%,再降到2014年的46%,已不足一半。
如今台灣旅行業者面臨的困境是,必須跟全世界搶陸客,所以才會壓低團費,與購物店結合,而購物店也會將利潤回饋給打前鋒的旅行業者,以降低旅行社的成本,這是一種共生的模式。「陸客來台灣的消費金額,最大的比例是用在食衣住(飯店)行(航空,遊覧車)上,不是在旅行社與購物,」所以,真正的受益者是陸客,因為他們低價來台,幾乎都是由旅行社與購物店來補貼他們的費用,台灣也因為陸客,活絡了旅行業、飯店業等,對台灣的經濟有所貢獻。如果政府不以正向思維看待大陸旅客來台市場以及旅行社,最後只有把觀光財拱手讓人了。如果台灣不提供陸客友善環境,那就是要把陸客往其他國家送了!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博士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洋妞愛上台灣的5大原因 羞喊:帥哥比較多

洋妞愛上台灣的5大原因 羞喊:帥哥比較多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真的不是喊假的!一群外國遊客共同拍下一段影片,說明自己愛上台灣的種種理由,除了有人情味外,也喜歡台灣的風景和文化,尤其是體驗過夜市的殺價文化後,更喜愛台灣的本土味;影片最後還一名義大利女孩害羞地說,台北帥哥好像比較多

▼「台北好像有比較多帥哥」,義大利女孩說完還立刻舉例。(圖/擷取自Youtube)


「台灣人都很守秩序。」一名來自美國的男子表示,搭乘捷運或手扶梯時大家都會排隊,並遵守「先下後上」、「左行右立」的規定;而英國女子則認為,雖然路邊的垃圾桶很少,但台灣街道整體看起來很整潔,因為大家都把垃圾收在口袋裡,絕不隨便亂丟。

守規矩、街道很乾淨、風景夜景很美、夜市美食佳,以及濃濃的人情味,是外國人愛上台灣的5大原因。一名來自義大利的女子說,曾經因為找不到某地詢問台灣路人,沒想到對方很熱心、直接帶她去目的地;而令中國女孩印象最深刻的則是,台灣的服務態度跟大陸差很多,台灣的服務員笑容可掬,常常把「謝謝」掛在嘴邊,連公車司機也會向乘客道謝,讓她感到很意外也很開心。


▲善良親切,陸媒讚: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圖/翻攝自《新週刊》微博)

過去大陸《新週刊》專題報導「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介紹台灣善良、熱情的民情,引起中國大陸人民的廣大迴響,雜誌還賣到缺貨;執行總編輯封新城更在微博上留言寫道,「幸好還有台灣。」

「台灣最吸引我的不是美食也不是風景,而是台灣人愛做善事的心,這點幾乎勝過其他所有國家。」來台環島的墨西哥青年歐邁諾(Manuel),在旅行過亞洲各國後,認為台灣是世界上最美的國家,決心留在台灣生活;他說,雖然台灣目前面臨某些困境,但還是希望台灣人要保有自信,因為你們就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寶藏。

▼外國遊客愛上台灣的五大理由。(此影片取自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原文網址: 洋妞愛上台灣的5大原因 羞喊:帥哥比較多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103/312583.htm#ixzz3wLM8nEoW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台灣很破舊但乾淨」 陸母攜子環島感受人情味

「台灣很破舊但乾淨」 陸母攜子環島感受人情味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除了台北101商圈外,整個台灣不僅不繁華,還很破舊。」一名帶著兒子到台灣玩的大陸母親說,她從台北南下到高雄、墾丁,再沿著東海岸回到台北,環島一圈路上看到裸露的磚牆、低矮的建築、狹窄的胡同,以為自己是到了中國某個偏僻的小縣城。
▼來自大陸的年輕媽媽認為,台灣的街道像是中國某處的小縣城。(圖/取自網路)
這名年輕的大陸媽媽說,台灣像是中國某個被高壓水槍沖洗過的小縣城,雖然破舊但卻乾淨整潔,讓她在台灣連陰雨的10天裡,腳下的白布鞋依舊乾淨如新;她更形容台灣就像父衣櫥最底下壓著的那件中山裝,隨著洗滌、時間慢慢泛白,甚至有補釘,但卻永遠整潔並傳承著時代的氣息。
雖然認為台灣不繁華,但她非常肯定台灣人的熱情。在旅途中遇到困難時,當地人熱心的伸出援手,竭盡所能幫忙,讓人放下戒備,安心信賴憨厚樸實的台灣人;其中最令她難忘的是,一位計程司機除了幫他們指路外,還專業地講解台灣的地質形成,「這就是台灣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這裡的人,和我們那裡不一樣。」聽著年幼的兒子童言童語地說,這名大陸媽媽笑稱,台灣是這地球上最愛說「謝謝」和排隊的國家,遊台的10天裡,說了超過一年份的「謝謝」,只因為聽到更多的「謝謝」;排了一年份的隊伍,只因為台灣人守秩序,給人太多排隊的通暢。
旅行過許多國家,她說台北不及紐約、香港的繁華;看過海洋在各地呈現的色彩,她說墾丁不是最藍;領教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氣勢,她說太魯閣根本是小巫見大巫。但是,自己從未如此真切地感受過同樣傳承華夏文明的中國人,更說「帶孩子去台灣,未必有最美的景致,卻溫暖如春。」


原文網址: 「台灣很破舊但乾淨」 陸母攜子環島感受人情味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219/326558.htm#ixzz3wKVsKHHC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遊台大陸客擸石春 霸氣導遊三個字K.O.

【今日我最貪】遊台大陸客擸石春 霸氣導遊三個字K.O.

156,975
最後更新: 1230 21:02 / 建立時間 (HKT): 1230 12:09

464
面對你的衣食父母,你有勇氣說不嗎?台灣一名導遊,面對中國遊客貪心的行為,毫無懼色直斥其非,事後讓網民激讚。
台東三仙台風景區風光明媚,是熱門的景點,惟海灘上的麥飯石,常常被遊客大量撿拾帶走。即使有明文規定,禁止遊客擅自檢石據為己有,遊客始終裝傻,令景點慘遭破壞。
一名台東民宿老闆,在店家的fb專頁上,分享近日他目擊的「台灣霸氣導遊護麥飯石」事件。他表示自己日前在三仙台時,在停車場遇到一團中國遊客正要上遊覽車離開,卻被台灣導遊截住,勸說:「不是跟你們說不能撿石頭嗎?」中國客一樣是裝傻求情:「撿不多當紀念而已啊」、「有甚麼關係。就撿一點...」,導遊堅決回應:「就說了不行,就不行啊!」
豈料中國客仍不死心,竟表示「又沒人知道」、「你不講誰知道」時,該名導遊霸氣回應三個字,「我會講!」最後,中國客終於死心,將石頭放下。該名暱稱「台東山豬」的民宿老闆寫下:「台灣導遊謝謝你,再糟的位置都需要有人,你是那個位置的守門員。你是少數我看到願意挺身而出的第一線人員!」網友看完老闆分享的故事,紛紛給予鼓勵:「我會講!超帥氣!」、「值得用力拍拍手的導遊!」、「替不能說話的台灣謝謝你!」
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