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藥丸的回憶
|
![]() | ||
| ||
大姊去日本旅遊,團員要求導遊帶他們去買我們從小稱為「臭藥丸仔」的正露丸。
導遊說,臭藥丸是1904年日俄戰爭時,為了怕遠征軍水土不服,日本政府特別調製的軍隊用藥,最初叫「征露丸」,即「征」服「露」西亞(Russia)的藥丸。商標也是軍號造型的「喇叭標記」,直到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才把名字改成比較不那麼刺耳的「正露丸」。 他說:「你們不覺得臭藥丸的味道像消毒藥水嗎?那是專門給阿兵哥吃的,你們就別買了,改買其他藥品吧。」 不過,大姊不為所動,回來依舊送我一罐四百粒裝的正露丸。 我想起從前的困頓歲月…… 童年時家貧,有飯吃最重要,傷風感冒時,除非額頭發燙,媽媽怕我們頭殼燒壞,才會緊急借錢,或挪出吃飯錢,讓孩子去看醫生。其他症狀不明顯的、不危及生命的,就交給老天,能省則省,能忍則忍。 民國六十三年我讀高二時,不小心挖破左耳膜,第二天上課耳朵裡都是分泌液,聽不到聲音,一直忍著;有天晚上,左耳突然劇痛,簡直要命,連痛兩天後,也沒看醫生。至於決定開刀治療,斬斷宿疾,以免聽力逐漸喪失,已經是耳膜挖破後十六、七年了。 高中時期挖破耳膜這等嚴重的事都沒去看醫生了,更早的小學和國中年代,遇到小毛病一樣靠自求多福。當時,臭藥丸是媽媽的萬靈丹,除了吃壞肚子腹瀉之外,其他如姊姊經期疼痛,還有我們常見的牙疼,臭藥丸都可以立刻派上用場。 吃進肚子裡的臭藥丸,捏著鼻子一口吞下也就罷了,但牙痛的時候,媽媽硬塞進牙洞裡的臭藥丸,怪異的味道嗆得我眼淚直流,只能一直張開嘴巴大力呼氣,減緩舌頭的麻刺感,想偷喝點水,還會被媽媽責罵一頓呢。弄到最後,嘴巴麻到吃東西根本食不知味。 不知現在是否還有人用臭藥丸塞牙洞?我跟都是牙醫的女兒和女婿開玩笑說,如果現在的父母還像阿嬤一樣,他們就得喝西北風了。 母親過世後,大姊扛起照顧我們的責任。即使她送的那一罐臭藥丸,可能會被我原封不動放到過期,但我知道它傳遞著「媽媽的味道」,彷彿身邊有了這一罐令人安心的神藥,我們就可以百毒不侵,永保安康。 |
全文網址: 臭藥丸的回憶 | 繽紛‧心情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4/8712837.shtml#ixzz33N8qSGu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