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遊行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導游之痛”怎麼破?24日,國家旅遊局召開全國導游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全國導游公共服務監管平台同時啟動,各大旅遊企業紛紛試水“網約導游”。 能好好當導游,誰願意當“導購”? 不合理低價甚至“零負團費”就像一個毒瘤,一直困擾著旅遊業。由此帶來的強迫遊客購物或者安排另付費項目,極大損害了消費者利益,讓遊客深惡痛絕。 一位因要求遊客購物和增加自費景點被吊銷執照的導游說:“我們也希望遊客開心。能好好當導游,誰願意當‘導購’?” 他告訴記者,以前的旅行團都是他個人從旅行社“買”來的。如果遊客不另外消費,自己要倒貼每人幾百元。“不能辛苦了幾天,還要自己掏錢,這樣連基本生活都過不下去。” 由於旅行社之間惡性削價競爭,用低於成本的價格吸引遊客,導游只能靠帶遊客二次消費來彌補團費的不足,這是長期以來整個行業的一個潛規則。 出境游也是如此。記者了解到,大部分旅行社在導游接團出行前,都要求導游繳納“人頭費”。以30人團赴歐洲為例,導游在出發前就必須墊付“人頭費”“酒店稅費”“大巴車進城費”等將近4萬元。 靠什麼把這些錢賺回來,是導游在行程中考慮的第一問題。“不交這筆錢就領不到活兒,能不能掙回來,能賺多少,全靠導游的‘本事’了。”有導游忍不住吐槽。 工作了15年的導游李永泉告訴記者,導游在國外是非常受尊重的職業,其實大部分導游都希望遊客享受愉快的旅途,並得到遊客的尊重和認可,並通過自己的知識和服務去獲得體面的收入。 自由執業試點怎麼改? 一面是遊客不滿,一面是導游叫苦。這背後有兩個數據值得關注: 截至目前,全國取得導游資格證的人數逾80萬人,其中兼職導游占比約70%,大部分導游是事實上的“自由執業者”;與此同時,在出游人數持續猛增背景下,選擇不跟團自由行的遊客比例也在不斷上升,達70%左右。 “現在隨著散客自由行的發展,再把導游和旅行社捆綁在一起,無論是執業範圍還是執業通道,都是不暢通的。”攜程旅行網客服總監錢軍說。 導游自由執業試點將如何保障遊客的權益?國家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首先,遊客今後可以根據游覽線路、自身喜好等通過網絡預約平台自主預約導游。 其次,遊客可以通過預約導游的網絡平台對導游的業務能力、服務態度等進行點評。遊客的評價將是導游今後業務量多少和服務費高低的重要參考內容。此外,今後導游收入的主要來源是遊客支付的導游服務費和自願支付的小費,試點機構也可根據導游的業務量和遊客的評價,向導游發放額外補貼或獎勵。 此外,今後如果自由執業的導游向遊客強行推銷商品和服務的,或向旅遊者兜售、變相兜售物品,或欺客、宰客,強迫遊客購物的,經遊客舉報核實,按照《導游人員管理條例》相關條款處罰,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 目前,國家旅遊局在江蘇、浙江、上海、廣東啟動線上導游自由執業試點,在吉林長白山、湖南長沙和張家界、廣西桂林、海南三亞、四川成都等地啟動線上線下導游自由執業試點。 “網約導游”行不行,還要市場說了算 《導游自由執業試點工作中期評估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2170名遊客中,有78%的遊客支持開展導游自由執業試點工作,大多數遊客對試點工作持樂觀態度。 有網友表示,讓導游和遊客在透明機制下進行雙向選擇,有利於信息對稱,從而促使市場定價趨於合理。導游不受旅行社盈利目標制約,可以靠自己的真本領吃飯,不僅能遏制導游變“導購”,也有助於讓導游價值回歸到服務本身。 也有部分遊客認為,導游自由執業存在導游和遊客雙方風險加大、爭議糾紛解決困難、惡性競爭加劇等諸多問題。 上海遊客鄭女士擔心,以前出了問題還可以找旅行社,導游自由執業之後出了問題找誰?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韓玉靈說,目前導游自由執業試點工作還處於探索階段,對於如何避免網約導游帶來的新問題,理順導游、遊客、平台、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之間的責任關係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規範‘網約導游’,除了對違規導游‘秋後算賬’,更重要的是加強事前和事中的監管。”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教授翟向坤表示,監管機構、行業協會和平台在審核導游資質的過程中可以接入行政處罰記錄、征信系統等相關信息,嚴把自由執業導游註冊關。 驢媽媽CEO王小鬆認為,導游業是罕見的至今仍沒有被互聯網所改變的業態。自由執業試點不僅僅是破解導游職業之痛的嘗試,也將成為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化、定制化導游需求的探索。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