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網約導游”,能讓導游不再成“導購”嗎?

“網約導游”,能讓導游不再成“導購”嗎?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25 11:02:12


今後,遊客通過網絡、手機移動端就可以查詢導游執業信息,點贊或者投訴導游的服務。(來源:新華社 程碩)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宰客、甩團、強制購物……一提到導游,很多人會有負面的印象。曾經風光無限的導游,在相當多人眼裡甚至和“導購”等同。

  導遊行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導游之痛”怎麼破?24日,國家旅遊局召開全國導游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全國導游公共服務監管平台同時啟動,各大旅遊企業紛紛試水“網約導游”。

  能好好當導游,誰願意當“導購”?

  不合理低價甚至“零負團費”就像一個毒瘤,一直困擾著旅遊業。由此帶來的強迫遊客購物或者安排另付費項目,極大損害了消費者利益,讓遊客深惡痛絕。

  一位因要求遊客購物和增加自費景點被吊銷執照的導游說:“我們也希望遊客開心。能好好當導游,誰願意當‘導購’?”

  他告訴記者,以前的旅行團都是他個人從旅行社“買”來的。如果遊客不另外消費,自己要倒貼每人幾百元。“不能辛苦了幾天,還要自己掏錢,這樣連基本生活都過不下去。”

  由於旅行社之間惡性削價競爭,用低於成本的價格吸引遊客,導游只能靠帶遊客二次消費來彌補團費的不足,這是長期以來整個行業的一個潛規則。

  出境游也是如此。記者了解到,大部分旅行社在導游接團出行前,都要求導游繳納“人頭費”。以30人團赴歐洲為例,導游在出發前就必須墊付“人頭費”“酒店稅費”“大巴車進城費”等將近4萬元。

  靠什麼把這些錢賺回來,是導游在行程中考慮的第一問題。“不交這筆錢就領不到活兒,能不能掙回來,能賺多少,全靠導游的‘本事’了。”有導游忍不住吐槽。

  工作了15年的導游李永泉告訴記者,導游在國外是非常受尊重的職業,其實大部分導游都希望遊客享受愉快的旅途,並得到遊客的尊重和認可,並通過自己的知識和服務去獲得體面的收入。

 自由執業試點怎麼改?

  一面是遊客不滿,一面是導游叫苦。這背後有兩個數據值得關注:

  截至目前,全國取得導游資格證的人數逾80萬人,其中兼職導游占比約70%,大部分導游是事實上的“自由執業者”;與此同時,在出游人數持續猛增背景下,選擇不跟團自由行的遊客比例也在不斷上升,達70%左右。

  “現在隨著散客自由行的發展,再把導游和旅行社捆綁在一起,無論是執業範圍還是執業通道,都是不暢通的。”攜程旅行網客服總監錢軍說。

  導游自由執業試點將如何保障遊客的權益?國家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首先,遊客今後可以根據游覽線路、自身喜好等通過網絡預約平台自主預約導游。

  其次,遊客可以通過預約導游的網絡平台對導游的業務能力、服務態度等進行點評。遊客的評價將是導游今後業務量多少和服務費高低的重要參考內容。此外,今後導游收入的主要來源是遊客支付的導游服務費和自願支付的小費,試點機構也可根據導游的業務量和遊客的評價,向導游發放額外補貼或獎勵。

  此外,今後如果自由執業的導游向遊客強行推銷商品和服務的,或向旅遊者兜售、變相兜售物品,或欺客、宰客,強迫遊客購物的,經遊客舉報核實,按照《導游人員管理條例》相關條款處罰,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

  目前,國家旅遊局在江蘇、浙江、上海、廣東啟動線上導游自由執業試點,在吉林長白山、湖南長沙和張家界、廣西桂林、海南三亞、四川成都等地啟動線上線下導游自由執業試點。

“網約導游”行不行,還要市場說了算

  《導游自由執業試點工作中期評估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2170名遊客中,有78%的遊客支持開展導游自由執業試點工作,大多數遊客對試點工作持樂觀態度。

  有網友表示,讓導游和遊客在透明機制下進行雙向選擇,有利於信息對稱,從而促使市場定價趨於合理。導游不受旅行社盈利目標制約,可以靠自己的真本領吃飯,不僅能遏制導游變“導購”,也有助於讓導游價值回歸到服務本身。

  也有部分遊客認為,導游自由執業存在導游和遊客雙方風險加大、爭議糾紛解決困難、惡性競爭加劇等諸多問題。

  上海遊客鄭女士擔心,以前出了問題還可以找旅行社,導游自由執業之後出了問題找誰?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韓玉靈說,目前導游自由執業試點工作還處於探索階段,對於如何避免網約導游帶來的新問題,理順導游、遊客、平台、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之間的責任關係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規範‘網約導游’,除了對違規導游‘秋後算賬’,更重要的是加強事前和事中的監管。”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教授翟向坤表示,監管機構、行業協會和平台在審核導游資質的過程中可以接入行政處罰記錄、征信系統等相關信息,嚴把自由執業導游註冊關。

  驢媽媽CEO王小鬆認為,導游業是罕見的至今仍沒有被互聯網所改變的業態。自由執業試點不僅僅是破解導游職業之痛的嘗試,也將成為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化、定制化導游需求的探索。

  (來源:新華社)

「防搶,防盜,防導遊」

觀光業已進加護病房 不打針、不給藥 只會慢慢研究

2016-08-28 02:33 聯合報 程紹平/專業總領隊、大學教師(台南市)


陸客來台人數銳減,對旅遊業界造成衝擊,圖為導遊手持「寶島台灣」旗幟,帶領陸客參觀...

陸客來台人數銳減,對旅遊業界造成衝擊,圖為導遊手持「寶島台灣」旗幟,帶領陸客參觀台北國父紀念館。 記者侯永全/攝影

專接陸客團的創世紀國際旅行社倒閉,為旅遊市場投下震撼彈。二百輛遊覽車包圍交通部,要求部長為遊覽車遭汙名化及不斷對遊覽車開罰道歉。陸客限縮、市場急凍後首當其衝的就是觀光旅遊產業,這不是蒙住眼睛或掩住耳朵,就不會發生。接下來恐怕會爆出更多倒閉潮,不管是旅行社、遊覽車、餐廳、旅館及藝品店等都會受影響。
政府口頭上提南向政策,但是真的可以彌補陸客限縮損失的四百廿萬人次?實際上的政策又有甚麼?相關業者有該怎麼轉型?依現況來看,有不少人還放無薪假,許多觀光旅遊產業快撐不下去。政府再不拿出配套因應作法,年底前恐不樂觀,甚至越演越烈。
國內有旅行社與購物店「綁套」彼此配合,單純合作或有投資關係,讓旅行社壓低成本,甚至有零團費模式,出現不少旅行社花錢買團,形成「賭團」風氣,但一旦來台團客消費力不如預期,無法打平就會虧損。而為了將成本回收,旅遊品質堪慮,導遊也以勸說購物為己任。甚至大陸還流行一句順口溜「防搶,防盜,防導遊」,可見彼此之信任度有多低落,多敵對了。
陸客來台整體市場萎縮嚴重,是受政治因素與旅遊安全影響雙重打擊,尤其在火燒車後一個月,造成陸客退團或停止購買行為,更是雪上加霜。近來送件人數近乎腰斬,又以團客數萎縮最快,但團客影響層面涉及旅行社、遊覽車、旅館、餐廳、購物店、導遊、司機等各個面向,這些人的背後又是多少的家庭。如果政治氛圍仍沒有解套,年底前的觀光市場也不會樂觀。
要政府承認九二共識或許有些困難,但要配合政府新南向,開發客源卻不是一朝一夕,明明已經住入了加護病房,卻沒有吃藥打針的治療行為,反而一堆專家學者在一旁研究健保制度,等研究好了,人也掛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再多的座談會,再好的口號,也須即時實行才能發揮功能啊!
旅行社陸客導遊

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寶可夢 最棒的台灣導遊


寶可夢 最棒的台灣導遊


寶可夢,一款全民抓怪的遊戲,在農曆7月間應景似地風靡全亞洲!此遊戲一改過去常見的網路虛擬世界版圖,其嫁接了Google地圖資訊與手機GPS系統,讓遊戲玩家必須走出屋外,故創造了一幅幅低頭殭屍的街頭奇景。
台灣的民間活力總是不讓人失望,不消幾日,便能見到一則則「運用」寶可夢風潮衍生而出的商業氣息,例如:在商店附近撒花增加怪物出現頻率,以吸引玩家光顧消費,甚至主動提供抓怪地圖來推廣商業街區,都可讓寶可夢不再僅僅是一款讓人消磨時光的遊戲,而能藉此轉換某些人封閉的模式,逐漸走向實體開放的環境。
一個清醒的政府,當如同積極的商家般,當見到一件新奇的事情時,應不只本能地防堵其所之衍生問題,更要積極地思考它能否成為政府的工具。
為了拚台灣觀光與經濟,其實可試著運用寶可夢遊戲資訊,甚至與遊戲公司積極地合作,作為台灣在國際旅遊或國內旅遊的吸引特色。既然遊戲可以帶領民眾走到戶外,為何政府不積極地將民眾引導到更舒適、愉快、安全、高效率抓神奇寶貝的地點,讓民眾健康、娛樂又開心。例如建議讓「大蔥鴨」被限定以較高頻率地出現在宜蘭三星,或許更能夠讓遊戲與生活情境合併。
台灣素來以生態生物多樣性聞名,而寶可夢怪獸如同一般生物也各有屬性。若能透過與遊戲的結合,促使系統讓怪物出現頻率更吻合生態環境習性,那豈非在寶可夢遊戲中暗植認識台灣生態環境的基因?
可愛的「胖丁」或許能夠輕易在光華商場碰見,但要找「穿山鼠」可能就得在到木柵的山邊;若是「大嘴蝠」在九份的山洞旁出沒,「瑪瑙水母」就可能只會常出現在淡水的海邊等等。
以神奇寶貝出現概率對應其應屬之台灣生態環境,則遊戲就不單只是遊戲,而是認識台灣環境的絕佳媒介,也將是環台旅行的驅動力。
假日則可配合短、中、長程散步或旅遊路線,妥善安排補給站與神奇寶貝出現概率,鼓勵全家前往彰化尋「小海豚」、到屏東墾丁抓「大鉗蟹」、去高雄夢時代等「引夢貘人」,拜訪台大的「椰蛋樹」等等。讓民眾做做寶可「夢」時也可以有些意義。
或許政府可能會將「寶可夢」熱潮當成是被一陣風潮吹起的飛天豬。雖不知抓皮卡丘的遊戲能否熱過中秋,但確實有許多民眾仍在寶可「夢」中。然而,當我們無端瞄見飄在空中的神奇寶貝,若不能乘機使之為政府所用、成就多贏的事,豈不是可惜了這陣風?(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副教授)
(中國時報

為什麼要去台灣

■■為什麼要去台灣
網路不時有許多批評台灣的文章,還列舉諸多實例,或者以其它國家的完善社會福利政策和公共建設做為借鏡。有些報導頗為中肯,透過這些對照,確實可讓我們深自反省,針對一些缺失加以改進。
只是站在觀光旅遊的位置,或者從一個美好家園的角度審視,我也想條列一些台灣的優點,廣泛地向國際宣揚。歡迎外國人前來旅遊時,看到一個獨特大島的內涵。尤其是在陸客大量縮減,觀光面臨陣痛轉型期,我們更宜集思廣義。南下也好,或者走出真正的樂活之風,都該有一明確實踐的目標。
台灣並非自然資源豐富,或者古文明歷史悠久的國度,但地理位置和歷史的變遷,讓自己形成各種文化交流的平台。很少大島像它這樣機警、自覺,充滿憂患意識,隨時努力展現生活質地的美好,或者繼續摸索新的可能。只是它不容易舉出代表性的風俗事物,像其它國度擁有強烈的固定形象,諸如韓日那麼鮮明。
但這事不容拖延,多麼期待台灣能以觀光旅遊立足得更好,走出成熟友善環境的無煙囟產業。因而謹依個人旅遊經驗,列出二十大優點,歡迎讀者也幫忙提供其它條件,大家一起匯整,好讓台灣有一固定品牌。這一集體的共識,日後或可提供給相關單位整合,做為對外宣傳的方向,吸引外人前來台灣旅居和投資。
我心目中的美麗台灣,初步整理內容如下:
1.體驗真正中華文化精髓的地方
2.南島文化和聚落依舊保持完整
3.可以快速接近自然郊野環境
4.地方物產風物充滿多樣性
5.鐵公路交通便捷,票價便宜
6.富有同情心,容易搭到便車
7.休閒咖啡飲品店到處可見
8.各種購物方便,服務良好
9.國民知識水準高
10.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到處皆有
11.廁所不難找,還算普遍乾淨
12.各地小吃餐飲物廉價美
13著名景點,多樣旅社民宿可供選擇
14.治安良好,警民互動緊密
15.搭車排隊遵守秩序,懂得讓座
16.路不拾遺,道德心強
17.自然環保意識高,懂得垃圾分類
18.醫療設備完善,就醫方便
19.各地都有獨特的生態文化旅遊
20.公共場所無障礙空間設立普遍
我多半考量的是獨特性、持續性和未來性。當然,我們不只這些表述的優點,應該可以列出更多,讓人一看到隨即聯想台灣。世界有很多大島,但這一座23.5度的委實有其魅力,結合熱帶和溫帶的風情,混搭大陸和海島文化的生活風貌。容我如此溺愛自己的家園,更希望它成為有機的觀光大島。
關於台灣,你還有想到其它,我未列進的優點嗎?
(詳見今8.25「蘋中信」」

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好樣的大媽

好樣的大媽


最近在網上走紅的一段視頻,是一個北京大媽在泰國海灘上痛斥同胞。
大媽說,在海灘上看見一個女同胞,跟導遊說要帶走一塊沙灘上的木頭,導遊告訴那個女人,這個海灘上任何一樣東西都是不准帶走的,那個女人就大吵起來,說自己去過二十多個國家,到哪裏都想拿甚麼就拿甚麼。
這時候,北京大媽出現了,她叫導遊讓這個女人把木頭帶走,然後到出境的時候告發她。那個女人很無趣地走了。北京大媽自拍了一個視頻,說了這件事情,借機痛斥同胞沒有公德心,到全世界丟中國人的臉,大媽語言生動,邏輯清晰,罵得痛快淋漓,她把視頻發到網上,一下子就爆紅了。
我看了朋友發過來的視頻,回短訊說這個北京大媽簡直就是中國人的希望,如果人人都像她這麼懂道理,中國人在國際上的名聲怎會落到今天這種地步。
可惜的是,像大媽這樣的中國人,如今實在太少,是稀罕之物,真要好好保護起來。
文章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原題為「好樣的大媽」
撰文 : 李純恩

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導遊協會理事長李航:陸客減,各謀生路

台南導遊協會理事長李航:陸客減,各謀生路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14 00:31:04


台南市觀光導遊協會理事長李航表示,陸客團減少,許多導遊無團可接,另謀生路。(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台南8月14日電(記者 趙家麟)台南市觀光導遊協會理事長李航12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 陸客團減少,台灣觀光旅遊相關產業受衝擊,導遊帶團的機會也明顯減少,蔡政府新南向政策緩不濟急,台灣部分華語導遊為謀生路,年紀輕的主動在大陸網站、微博架站找機會,或直接前往大陸發展。

  蔡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快速冷淡,觀光旅遊產業也受到衝擊,但也有人直接港資、陸資“一條龍”在寡占的陸客赴台旅遊市場的現場也跟著浮現。李航表示,陸客團驟減,對旅行業而言,真的是差很大,特別是新近擴大投資、展業的相關產業,等於是“剉咧等”。

  在旅行業有20多年經驗的李航表示,兩岸開放觀光後,陸客赴台旅遊快速成長,華語導遊考照人數也跟著爆增,初期造就了很多跨業 加入導遊行列的中壯年者就業機會,近年來,隨陸客團的成長,年輕一代的導遊也有機會加入職場。

  但是,現在導遊的就業狀況,隨著兩岸關係的改變也受到重創。過去幾年來,維持帶團的的導遊,每個月至少有2至3個帶團機會,能力、口碑好一點的,甚至整個月都在帶團、沒時間回家;現在則是一個月有一團可帶就不錯了,有更多的導遊是在520後就無團可帶。

  李航說,台南的導遊要生存又特別辛苦。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台南接陸客團的旅行社少,以及行程規劃是北進南出、南進北出等,帶團的機會當然比台北、高雄的導遊要少。 

  第二,接待陸客團的旅行社大多集中在北部及高雄,許多台南的導遊,都是離鄉自行負擔交通、住宿北上洽旅行社接團,如果是女性導遊,要加倍努力補足房間差額,才能在帶團期間確保個人住房空間。

  第三,近年來興起的郵輪旅遊,台灣主要的停泊港在基隆、高雄,台南也無緣分享到這塊商機。

  李航表示,“一條龍”雖然有寡占的批評,但是,相關從業人員都是台灣在地業者,從遊覽車的製造、司機、導遊到餐廳工作人員、餐 食供應鏈等,如今陸客減少,連就業機會都受到衝擊,例如,台南固定接待陸客團的餐廳,一大筆生意就在這幾個月內消失了。

  此外,有些本來看好兩岸旅遊商機的業者,購物站、旅館投資都下去了,雖然業者在選前就知道民進黨會勝選執政,把投資腳步放緩一些,卻沒有想到整個陸客旅遊商機轉變之快超乎預期,古蹟門票減少政府不會在乎,但業者的投資都有成本壓力,都在“剉咧在等”,甚至有購物站已提早收手。

  在陸客團減少後,台灣大量的華語導遊少掉了工作機會,據其所知,有些華語導遊為謀生路,較熟悉網路的青年導遊,就主動在大陸網站、架微博,自我行銷找機會,也確實接觸到一些新世代自由行的客源,也有一些累積豐富帶陸客團經驗的導遊,甚至就直接前大陸發展。

  她說,陸客商機驟減,蔡政府提“新南向”卻是緩不濟急。目前,全台東南亞語系導遊只有一百多人,包括泰語60人、越南語28人、印尼語39人、馬來語12人,其中有些人有導遊證卻不一定能上線帶團。現在狀況是,即使有東南亞的旅行團要進來台灣,也沒有導遊可以接團。

  “交通部觀光局”日前已開始輔導“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辦理“稀少語別導遊輔導考照訓練班”,鼓勵通曉東南亞語言之新住民、在台留學生及僑生投入觀光產業,協助考執業證投入導遊工作,暫解燃眉之急,但對導遊的專業養成、牽涉國人就業市場等問題,也都還待進一步討論。

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

去肯亞看動物

中國人去肯亞看動物


新華社圖片
一個中國旅行團去肯亞旅行,在「馬賽馬拉Masai Mara動物保育區」內的餐廳進食晚餐時,發生離奇命案。旅行團其中的一家四口遊客坐在一張餐枱旁,被導遊要求更換餐枱。遊客不聽導遊安排,與導遊發生爭執,繼爾由口角上升為鬥毆。兩夫婦惡鬥一導遊,不知是否自覺雙手難敵四拳處於下風,導遊出了刀。兩夫婦一死一傷,兩個未成年孩子受驚。
去肯亞玩甚麼?每年七至十月,是東非動物大遷徙的日子,數以萬計的各類動物遷移到平原,場面浩蕩,蔚為奇觀。中國人外遊,低層次的在香港掃珠寶,中層次的去西歐掃手袋,高層次的,原來已經去到東非看動物世界了。本來屬品味之選,誰知演變成在野外豪華度假村餐廳內同胞吵罵鬥毆,一死一傷一個想必淪為階下囚。餐廳負責人說,對事件深感遺憾。遺憾的是不是中國人把一件有品味的事變質為街頭混混式的惡鬥,讓動物看到了人類的粗鄙,則不得而知了。
導遊與遊客,一個要賺錢,一個需要被服務,通常表面上客客氣氣。是甚麼原因彼此憎厭至此,一言不合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應該不僅僅是餐枱之爭吧?一個是從事服務業的導遊,一個是中國式新貴。後者是頤指氣使的一群,偏偏到了國外似聾子啞巴,必須服從導遊。兩個階層之間的矛盾大約由來已久…… 

「他們侮辱我」中國導遊在肯亞襲擊本國遊客,一死一傷。

中國導遊在肯亞襲擊本國遊客,一死一傷


2015年「大遷徙」期間,馬賽馬拉保護區裡的遊客。大遷徙期間,估計有150萬頭牛羚和斑馬穿過該保護區。

肯亞內羅畢——週一晚上,在奇科洛旅館(Keekorok Lodge)的拱形屋頂餐廳裡,客人們一邊享受美食,一邊俯瞰非洲最壯觀的景點之一:散布著野生動物的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

突然,一張桌子旁邊發生爭吵,似乎是因座位問題而起。當局稱,一名憤怒的中國遊獵導遊抽出一把小折刀,刺進一名中國女遊客的胸膛,導致對方死亡。

「我們不是感到意外——我們是震驚,」肯亞警察指揮官阿卜迪·希略·加爾加洛(Abdi Jillo Galgalo)說。

「這是一個和家人一起放鬆,將壓力拋諸腦後的地方。我們甚至從沒聽說過有人在那裡打架。」週三,肯亞警方表示他們以涉嫌謀殺為由扣押了那名遊獵導遊。他們說涉事導遊是47歲的中國公民李昌勤(音),並表示他幾乎不會說英語,但斯瓦西裡語說得很好。

馬賽馬拉保護區是非洲最明亮的寶石之一,佔地數百平方英里,地勢連綿起伏,覆蓋著豐茂的綠草和荊棘,是獅子、非洲豹、獵豹、犀牛、斑馬、大象、瞪羚、兀鷲、鱷魚和河馬的家園。

在一年中的這個時候,保護區還會迎來成千上萬名遊客。為了一睹「大遷徙」的景象,他們從世界各個角落紛沓而至。在大遷徙期間,估計會有150萬頭牛羚和斑馬為了吃到鮮草而步履艱難地穿過馬賽馬拉。它們的隊伍看上去無窮無盡。在這期間,獅子和其他捕食者會偷偷接近它們。

加爾加洛稱自己和兇手交談過。

「他看上去非常憤怒,」加爾加洛說。他還表示兇手看上去「壯實且強硬」,未表現出太多情緒。

肯亞當局表示,李昌勤還襲擊了受害者的丈夫,後者腹部受了刀傷,仍在醫院接受治療。他們表示,奇科洛旅館的工作人員急忙跑上前去,防止李昌勤自殺。

肯亞《民族日報》(Daily Nation)報導稱,李昌勤在旅館有一張最喜歡坐的桌子,在他要求那對夫婦坐另一張桌子遭拒後,雙方發生爭吵。

加爾加洛說,當他問李昌勤為什麼襲擊那對夫婦時,兇手用斯瓦西裡語回答說,「他們侮辱我。」

肯亞當局稱,李昌勤是一名職業遊獵導遊,已在該國居住多年。目前,他被關押在馬賽馬拉附近的納羅克鎮的監獄裡。馬賽馬拉在首都內羅畢以西大約六小時車程的地方。

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丟包陸客、剝削導遊… 低價團問題在人

丟包陸客、剝削導遊… 低價團問題在人

2016-08-01 02:32 聯合報 程紹平/專業總領隊、大學教師(台南市)

陸客團火燒車事件,不僅凸顯遊覽車安全問題,實際上背後的低價團,一條龍經營方式,人員管理才是問題所在。
「嚴重缺人」是遊覽車業的「痛」處所在。先前陸客團興旺期,許多擁有大客車駕照的公司老闆,甚至因找不到司機必須自己開車載客。但也不能一句人力供不應求,「都請不到司機了,還要怎麼篩人?」來略過問題。營業車司機如有性侵、酗酒、暴力刑事等前科,就如不定時炸彈對旅客安全是極危險的,是否應比照計程車駕駛,是可以討論的。
之前,宗教旅遊勝地中台禪寺停車場,曾發生台灣導遊涉嫌酒後,出手毆打中國大陸領隊成傷疑案。哈爾濱旅行團參加「台灣醫美旅遊八天七夜」,卻被台灣導遊、司機認為團費太低,要求陸客付費才願意繼續後面行程,陸客不答應,差點被旅行社「丟包」。其實背後凸顯的就是「低價團」問題。
觀光局規定,接待陸團最低接待費用每人每夜平均至少六十美元。各家旅行社為搶這塊客源大餅,成本每人每天至少一千八百元左右的團費,壓到三百元,中間價差就得靠停「購物站」來賺回佣金。
國內旅行業為搶陸客團,將接團價格壓低近零團費,靠旅客購物回扣方式賺錢,以及壓低遊覽車、旅館、導遊的費用。當然旅行社也不是沒想過推出高價團,來改變素質差的低價團,但陸客也是要挑便宜的,許多大陸旅遊團主打「超低價」,更是嚴重衝擊導遊業!低價團沒賺頭,高價團沒人頭,想改善台灣陸客團的旅遊生態,關鍵在大陸方面。
「來台旅遊」,屬於特許項目,除非陸方同意開放大陸旅行社自由經營來台旅遊業務,否則根本不可能解決削價競爭及「陸客零團費」問題。
因團費一直縮水,台灣旅行業者無利可圖,壓低住宿、團餐費用之外,只好從購物端著手,透過抽佣補不足。現在受到低價甚至是零團費的影響,不少導遊津貼被取消,做白工想要賺錢,就得努力帶團購物;甚至有新進導遊,帶團的工作津貼被取消,還得自己花錢買人頭,更別說顧得上旅遊安全。
另外,領隊導遊也應負起溝通與安全把關之責,除行程安排品質把關外,如司機大哥有精神不濟、超速、喝酒等事項也要善盡監督之責,旅行社亦應支持,大家都在一輛車上,出了事誰也跑不了。

火燒車真相漸明 反映的問題極為嚴重

快評:火燒車真相漸明 反映的問題極為嚴重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31 00:33:51


  中評社快評/繼7月29日桃園地檢署公布719火燒車司機蘇明成醉駕的重大證據後,7月30日台灣媒體又報導,曾與司機共事的導遊向媒體爆料,蘇明成(原名蘇忠華)2013年底出團到花蓮時性侵女導遊,今年3月判90萬元新台幣民事賠償,6月24日二審判5年徒刑。蘇明成於宣判前一周請假,7月12日的陸客團是他被判刑後的第一次出團,疑因遭判刑心情不好,在7月19日陸客團結束遊台行程之前,帶上汽油,喝下烈酒,自焚尋短,拉著導遊、全團陸客陪葬。此外,據台媒報導,曾與蘇共事過的導遊指出,前年4月“台北捷運鄭捷殺人事件”(隨意殺人)發生後,蘇明成跟其他同業聊天,不知是認真還是開玩笑,曾嗆聲:“我要學鄭捷殺幾個人、或是開遊覽車去撞”,現在想來真是不寒而慄。

  雖然事故的原因和真相還有待進一步偵查確定,但已漸趨明朗。如果前述資訊屬實,基本可以判斷事故是司機的個人行為,可以排除政治原因,但從事故的發生到事件的處理過程,都反映了台灣極為嚴重的社會政治問題:

  第一,台灣社會因為藍綠惡鬥和意識形態對立,加上經濟環境惡化,社會矛盾趨於尖銳,極端惡性事件增多,719火燒車事件即屬這類問題。

  第二,易將涉兩岸問題政治化或政治處理。事件發生後,台灣相關部門都非常積極處理,蔡政府也第一時間向大陸通報情況,但還是有人幸災樂禍或對大陸、兩岸不友善的言論。大陸民眾很在意的是,蔡英文對近期幾個造成台灣民眾死亡的事件,都有親自前往吊唁或送挽聯,包括對同為719事件遇難的導遊之公祭也有送挽聯,但對二十多位陸客慘死在台灣,卻不見蔡英文吊唁或送挽聯,許多大陸民眾認為蔡有政治考量,到底真實情況如何不得而知,但確實值得反思。

  我們認為,719火燒車事故基本可排除政治事件,不必作過度的政治聯想,更不能進行政治操作。但不管如何,蔡政府都要給大陸完整的說明、交代,并切實改善陸客遊台環境;同時,蔡政府也要正視台灣日趨尖銳複雜的社會問題及其根源,防止再發生類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