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根除欺客宰客還須頂層設計

根除欺客宰客還須頂層設計

北京新浪網 (2015-10-29 06:43)□ 本報記者 余瀛波
  


實事求是地說,這趟三亞之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臟、亂、差。甚至,記者傾向於相信,如果不是確如導遊所言「目前三亞的旅遊市場,算得上是全國最規範的」,至少也是「之一」。同時也相信,真正強迫購物、動輒出言辱罵的導遊,只是少數害群之馬。

不過,沒出現大問題,並不等於這就是一次完美的體驗,其中還是有很多的小細節,令人難言滿意。

追尋原因,其實很簡單。正如一位海南媒體同行坦言:按照現在的經營模式,海南大部分旅行社根本就沒錢可賺。

記者粗略算了一筆賬。從北京到三亞,即便是淡季最便宜的機票,單程也要八九百元,加上委託旅行社購買的保險費用,往返一趟的成本就是將近2000元。再算上4晚住宿費用、六七個景區票以及包含的餐食在內,成本就得接近3000元!

導遊不是「活雷鋒」,旅行社更不是。正是國內現存的這種「低價團」大行其道的經營模式,「逼」著經營者要挖空心思地去壓縮經營成本,比如名為「5日游」,實則有效遊覽時間只有3天;巧設消費名目,比如從潛水項目、自費餐食等,以賺取利潤。而其結果,自然就是消費者體驗品質和服務滿意度的下降。

之所以有「低價團」的普遍存在,終歸到底還是因為有市場、有需求。而對於全國70萬導遊來說,目前大多數都是臨聘人員,沒有固定工資,只能靠遊客的消費返點提成,這就導致了惡性循環。在這種機制下,市場買賣雙方的這種矛盾就不可能真正消解,欺客宰客的現象也就很難杜絕,這恐怕就是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

而要徹底改變這種局面,沒有他路,只有重新構築頂層設計。記者認為,要建構這個頂層設計,一是旅行社實現旅遊過程收費透明化,所有收費項目全都明碼實價;二是改變「一費制」報價模式,提供差別化服務,讓遊客自行選擇。

問題的癥結不是低價,而是欺騙。讓買賣雙方都做到心如明鏡,把所有失信行為都拉進黑名單,一個陽光透明的旅遊市場自然會重新歸來。


詳全文 根除欺客宰客還須頂層設計-兩岸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1029/15440633.html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遊客死於香港的真相

中國遊客死於香港的真相(圖)

2015-10-27 09:45
作者: 林忌 
2015/10/26/20151026214349300.jpg
內地遊客在港死亡 警方押疑犯重現犯罪過程(網絡圖片)

【看中國2015年10月27日訊】中國遊客苗春起上星期參加三日兩夜的特平價港澳游,疑在珠寶店外遇到“強迫購物”,而被毆打身亡。香港警方拘捕4人,其中大陸男領隊劉洋,以及出生於浙江的本港持牌男導遊胡彥南,同時被控1項誤殺罪,另外兩個中國大陸女子則被控涉嫌在公眾地方打架;而本港接待的旅行社“天馬國際”懷疑涉及虛假文件,其本地持牌董事,於2002年以夫婦團聚名義來港的單程證中國新移民,則被揭發曾於1997年與一名男子同一日結婚及分居。而旅行社的全資持有人李先營(Li Xian Ying)不但使用大陸的拼音名字,住址報在深圳,旗下另一間旅行社更被揭發劣跡斑斑,先後五次違例被旅議會扣10分;此前更被大陸記者放蛇,以免費券報團,變成10小時強迫購物游。事件令中國網絡群情洶湧,就要“抵制香港、罷游臭港”、“餓死港蝗、香港沒資格作為中華民族”。

如果中國網民能夠翻到牆,去香港的網絡聽一下民意,將會很驚訝同樣有大量香港人,竟要求儘快“懲罰”香港,立即全面停止中國大陸前往香港的旅行團,甚至呼籲“請把香港驅逐出中國”;而大陸方面的報道,當然沒有提及香港的民意,更不會解釋為何香港人居然非常樂意受到中國的“懲罰”,而真相就是這些“強迫購物旅行團”背後的得益者,絕不是普通的香港人,而是和中國共產黨關係密切的“有勢力人士”。

早在八十年代,香港已經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甚至作為“購物天堂”或者接觸“中西文化匯聚”的地方;然而近年香港的旅遊業,實質的質素卻不斷倒退,不但令西方日本等發達國家遊客卻步,更變成一種病態的產業鏈,即由與中國大陸官方關係密切的人士,所發展的一條龍“劏客購物團”。這些團以“零團費”或“極低團費”作為招徠中國遊客,其回本或賺錢的方法,就是由導遊以至所謂“影子團友”--即非法的大陸導遊,作為“監工”,帶去和這些旅行團勾結甚至根本是同一個老闆的“購物點”,去強迫“遊客”購物,以極昂貴的產品去賺取遠超團費以倍數計的收入。

這些荒謬的產業,幾乎由大陸人與中國新移民所壟斷,一來只有這些人才有關係網,可以搞得到這種反常的旅行團,更可以靠同鄉與疏通,去擺平大陸的官方關係,例如假扮一些大陸的旅行社,去騙取批文;由於同聲同氣,以至了解大陸遊客的需要,更可以對症下藥,賣一些廣為大陸遊客所接受的貴价產品,以至用種種恐嚇或暴力手段,去強迫購物以至防止退貨。

這種畸形的產業不但敗壞香港的名聲,本身更極度擾民;這些和旅行社勾結甚至是同一個老闆的“購物場”,往往位於舊區或民居附近,不但缺乏泊車以至遊客飲食的設施,更由於大量的遊客在這些非旅遊區出入,令當區居民面臨塞車。以至騷擾日常作息的痛苦。這種畸型的怪胎,以至遠超香港負荷能力的遊客數量,才引發大量反大陸遊客的示威。香港特區政府在這些事的所作所為,就有如中國大陸那些利益輸送的政府一樣,不斷對這些違法違規的非法產業,隻眼開隻眼閉,甚至輕輕放過這些零團費、特低團費的“強迫購物團”,卻反過來不斷放大以至批判忍無可忍的香港示威者。

終於發生今次遊客死亡的事件了,香港人最希望的,就是和大陸那些憤青所說的一樣:立即中止大陸旅行團來香港,難得兩邊網民盼望同一個結果,然而中共這些既得利益者,又怎會停止這些欺騙與賺錢的黑企業呢?

- See more at: http://b5.secretchina.com/news/15/10/27/590726.html?%E4%B8%AD%E5%9C%8B%E9%81%8A%E5%AE%A2%E6%AD%BB%E6%96%BC%E9%A6%99%E6%B8%AF%E7%9A%84%E7%9C%9F%E7%9B%B8(%E5%9C%96)#sthash.9YFc6v0y.dpuf

旅行團車禍 導遊飛出車外


香港旅行團中國車禍6命危 導遊飛出車外

香港《蘋果日報》提供



一個香港旅行團在中國廣東省境內發生嚴重車禍,今天(27日)上午11時許,一部滿載香港旅客的旅遊巴士,在清連高速陽山段發生意外,撞向路中分隔島,車上多人受傷。現場消息指出,有6人重傷命危,而一名導遊當場被拋出車外。

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晚上接受香港《蘋果日報》查詢時表示,涉事的是滙景旅遊一個連州3天團,今天載著43名香港遊客與1名中國籍遊客在返回香港途中,遇上車禍。車上共10人受傷,須在中國當地醫院留醫。旅行社事後已即時通報香港旅議會,並通知香港入境處協助跟進。(於慶中/綜合外電報導)

香港《蘋果日報》提供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惡劣導遊滿天飛 導遊工會發聲明 挽旅遊業形象

導遊工會發聲明挽本港旅遊業形象

10 - 26 16:22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內地旅客來港旅遊遇襲死亡事件對本港旅遊業形象帶來嚴重影響。香港導遊總工會、香港旅遊從業員聯會和香港(內地入境團)導遊總工會在報章刊登聲明,指他們是「一群克盡己任、盡忠職守的香港持証導遊」。聲明中亦指內地領隊與內地旅客因室內吸煙問題引發爭執,最終一名旅客因心臟病發離世,形容事件是「單一的不幸意外」,對於外界失實地將事件與購物拉上關係,他們表示遺憾,重申業界的服務承諾,強調「熱情擁抱每一個訪港旅客」。 

聲明指,他們會從中汲取教訓,日後加倍努力,熱誠有禮、用心接待每一個訪港旅客,並承諾從速改善服務質素,又堅信「絕大部份香港市民都是守法善良,包括我們旅遊界從業員,都願意為化解中港矛盾作出貢獻」,稱這是他們對行業忠誠的宣言。

低價團逼購物 「不買,做鬼也不饒」

2015-10-27 02:39:38 聯合報 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



黑龍江遊客在香港被打死事件後,大陸旅遊部門開始嚴打低價團,但低價團衍生的旅遊亂象仍層出不窮,就連北京旅遊市場也低價團肆虐,惡劣導遊滿天飛,屢禁不止。不少外地遊客到北京,參加低價旅遊團後,被帶去強制購物,甚至遭恐嚇和威脅。

低價團是大陸旅遊亂象之一,大陸旅遊部門近期下令嚴加整頓,傳出參加低價團的遊客簽署虛假合同也要受罰,引起大陸民眾熱烈討論。

「新京報」暗訪,低價團陷阱重重,且在北京旅遊市場普遍存在,諸如「人民幣八十元北京一日遊」,到處都可看到宣傳廣告。

「八十元全包,純玩,一天時間帶你看遍八達嶺長城、十三陵和鳥巢、水立方。」為什麼這麼便宜,連門票錢都不夠?報導訪問攬客的女子說,旅行社按季度購票,門票可以打折,團費才會這麼便宜,不少外地遊客受到低價吸引,報名參加這一標榜「純玩團」遊北京,直到被帶去強制購物才發現上當受騙。

「這種八十元的低價團產品,肯定不會純玩,光是八達嶺和十三陵的門票就不止這個價格。」北京一家旅行社老總林欣(化名)一語道破低價團的問題。

報導稱,這種「八十元全包」的純玩團,真正遊玩時間不超過兩小時,每個遊客都要購物,算上參團費,每人平均花費超過人民幣五百元。一旦參加這種低價團等於「上了賊船」,導遊用盡軟硬手段,要從遊客身上榨取錢財。

如果遊客「一毛不拔」,導遊的笑臉就變成冷臉,甚至有導遊語出威嚇地警告團員說,「你們誰不買,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你們!」

報導指出,這種低價團表面上正常,但導遊一上車就鼓起三寸不爛之舌,要遊客參加自費行程,整個行程會安排多個購物點,導遊從中拿回扣和人頭費。

其中,到玉器城購物是北京一日遊的主打行程,導遊和司機帶遊客前往玉器店,按人頭至少能拿到一人十五元的人頭費;而玉器售價百分之五十則給司機和導遊作回扣。

遊客被帶到玉器城後,會有自稱老闆的人,聲淚俱下地講述自己的「感人故事」博取同情,再與遊客「博感情」,來個商品大打折,讓遊客覺得「買到賺到」,其中還會安排「影子團友」或「托兒」(與商家串通的人),帶動購買商品的氣氛。

北京旅遊業界人士說,這種團友當「托兒」方法,是低價團的常用手法。最近大陸遊客在香港被毆打致死事件中,嫌犯或為「影子團友」,他們隱藏在旅遊團中,誘導甚至強迫其他團友購物。

【on.cc東網專訊】 近日大陸的「低價團」、「零團費」、「負團費」再度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其實就是以平價旅遊作招徠,利誘那些貪圖小便宜的民眾上當。大陸多家旅行社的負責人直言,該些「低價團」的本質其實就是「購物返佣」,威逼利誘團友購物從中獲取回佣,這才是他們的生財之道。
業界人士指出,「低價團」雖然陷阱重重,例如數十元(人民幣.下同)的「一日全包遊」、數百元的「3日4夜全包團」,住宿、車費、膳食所需的費用遠遠超過數十元、數百元,但有參加的團友明知「低價團」是「坑蒙遊客」,仍貪圖便宜報團。
業界形容「低價團」說穿了就像是一個「賭團」,以平價團費招客,然後依靠購物的同質化經營模式,「團友願意賭,反正去旅行也要購物」,然而這樣的方式卻令旅行社陷入惡性競爭之中,也引發了輕則互罵、重則動粗的一宗接一宗爭執事件。
北京市一家旅行社的林姓老闆透露,「影子團友」的鼓動價物方式,是「低價團」常用技倆,而導遊和司機帶到店舖便能按人頭拿得回佣,如團友購物,他們也能從中抽佣。
林某又以「80元全包純玩團」為例,指一日遊的車費約1000元、景點門票費、「影子團友」等費用都由導遊負責,業內稱之為「負團費」產品,因此導遊只能通過購物模式獲得回佣賺錢,一旦團友拒買,導遊便得蝕錢,因此才頻繁發生爭執事件。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真不容易:在香港拒購之死的背後

真不容易:在香港拒購之死的背後(圖)

2015-10-24 04:04
作者: 羽談飛

(網絡圖片)
【看中國2015年10月24日訊】

大陸赴港旅遊團一位苗姓男子,因為拒購而被影子團員圍毆致死,因為死人了,所以我們知道了。

這一個僅僅是被毆死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那些沒有被毆死的,那些拒購就被毆的,那些差點被毆的,那些正在可能被毆的,那些曾經被毆的,那些將要被毆的,......,他們在哪裡?不得而知,但他們一定是存在的,並且數量龐大到幾乎人人有份,只要你旅遊,只要你參團旅遊,只要你拒購,被毆甚至被毆致死的風險就在你反抗的分秒之間。這就是大陸至少近十年甚至更遠時期的旅遊業管理現狀。相對赴港游被毆死,青島天價蝦簡直就是莞爾一笑的出水芙蓉。

低價報團、導遊買團、指定消費、強行購物、暴力要挾、忍氣吞聲、皆大歡喜傳圖片曬幸福、下次再來或等下一批。這就是大陸旅遊業務一條龍的常態經營與消費模式。如果出了事兒,旅遊局會出來說是“非法旅行社或未取得職業資格的導遊”乾的,環球日報會說“要加強旅遊業的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央視的白蓮花會溫情脈脈提醒你“不要貪圖低價團”,於是,各方情緒穩定。

階級鬥爭的歲月已經結束四十年了,但遊客與黑導遊的鬥爭卻在年年講、月月講、日日講。也許就在你看這篇文章的同時,就有成千上萬的跟團遊客被導遊“正在進行”時,如果有誰敢站出來說自己沒被導遊坑過,那我真的叫他一聲爺。你說這事兒到了這般泛濫成災的程度,總該有一個徹底的解決辦法吧,一個能黑客滲透白宮、能精準布控過境緬甸少年和能將異議人士一夜一網打盡的泱泱大國,為什麼就不能根治黑導遊現象呢?

你還別說,這事兒還真治不了。你看啊,如果你嚴打黑導遊,就必須支付導遊的市場報酬,旅行社就必須提升報團費到市場價格,報團遊客就必然大幅度下降,因為競爭,旅行社數量就必然大幅度收縮,旅遊局的收入福利和官員的特別報酬就必須大打折扣,那後面的後面的各路大人都得打折扣,如果凈化旅遊市場玩真的,就必然截斷那一條九路十八彎的利益流通鏈。這條利益鏈的頂端究竟在哪裡?鬼知道,當然你最好別知道,尤其別驚嚇了下榻白金漢宮的魂兒,儘管黑導遊這些破事兒不是他直接乾的,儘管他也沒有參與利益直接分成,但他應該對這條利益鏈負最後責任。顯然這條利益鏈的末端一定是參團的遊客,誰叫你沒有公款旅遊呢?誰叫你沒有地方大員陪同呢?誰叫你爹不是李剛呢?總之,即便你是一個不一般的老百姓,只要你參了團,你就是等着挨宰、挨罵、挨揍的,除非你能滿足他們的指定購物胃口。其實這與搶劫無異,只不過披上了“旅遊購物”的面具而已。
旅遊業如此不堪,那其他行業又如何呢?其實凡服務行業無不如此,只是搶劫的道具不同而已。教育,只要你有孩子上學,從幼兒園到研究生,你就得為送禮、補課、升學而忍氣吞聲地不斷送劫。醫療,只要你進醫院,手術紅包、高價配藥、過度醫療,幾乎全是打劫。這些都是國字號的服務行業,你能找誰說理去?更別說其他純商業服務業了。如果有誰還秉持良心認真對待自己的職業道德,就有淪為待崗老師或走廊醫生的風險。

縱觀大陸各行各業,無一不是亞丁灣海盜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自都在深掘自己的生財潛力。一副特別生動的綠林生態呈現在你的眼前,醫生打劫完病人,送孩子上學心安理得讓教育打劫,老師打劫完家長,和和氣氣送劫給地產,地產打劫完中產,高高興興去港澳旅遊購物了。以此類推,相互之間都大哥別說二哥,鼻子眼睛都差不多。因此,遇到導遊強購的事兒發生,整個社會居然也能有足夠比例的聲音同情導遊的“不容易”,這與同情老師、醫生的“不容易”一樣一樣的。自然大家都“不容易”,劫了也就劫了,挨了也就挨了,宰了也就宰了,還能說啥?

問題就出在各自都“不容易”,究竟是什麼原因製造了各自的“不容易”?要搞清楚其實很容易,但你一認真就非常不容易。別說大陸人民不容易,連奧巴馬和卡梅倫附帶提提人權問題都不容易,你說要徹底治理黑導遊還容易么?


- See more at: http://b5.secretchina.com/news/15/10/24/590441.html?%E7%9C%9F%E4%B8%8D%E5%AE%B9%E6%98%93%EF%BC%9A%E5%9C%A8%E9%A6%99%E6%B8%AF%E6%8B%92%E8%B3%BC%E4%B9%8B%E6%AD%BB%E7%9A%84%E8%83%8C%E5%BE%8C(%E5%9C%96)#sthash.PLtvULyf.dpuf

低價團 倒貼團

自由廣場》低價團 倒貼團

2015-10-24 06:00


◎ 蕭嘉弘

中國客參加旅行團遊港,因不願配合購物,而被活活打死,震驚港中兩地,由於有許多「影子團員」動粗才致死,不脛而走。

香港腹地不大,但仍有許多外國旅行團,由當地導遊接待導覽,筆者的母親以前都是參加旅行團赴港,至今仍有不少歐美客如此,包括停維多利亞港的眾多郵輪客。香港仍是購物天堂和東方明珠,只是開放大量的中國客,免費團甚至是旅行社「倒貼團」的操作,讓香港變質和蒙塵。

中客低價團來台,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消費力強的外國商務客減少,低消費力的中客大量增加;各風景區現場,等於是被中客追著跑;「強國人」素質低,帶來的問題多,反而比不上來台的東南亞國家的旅行團。如今故宮的中客多了,參觀人數卻大減,警訊再現,福爾摩沙也蒙塵。「想到中客多」,正是將壓倒我國觀光產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政府該對中客團的本質和結構因素認清和因應,並且「雞蛋不過度集中在同一籃子裡」;想想香港如今的惡化,還鬧出了人命,我們還能不警惕?
(作者為導遊)

香港「不購物就送你上天堂」

香江風情/美酒誘人 購物何必動拳頭

2015-10-24 03:34:12 聯合報 香港特派員李春



香港是個層次複雜的都會,所以在同一時段,可能東邊已煩心亂意,西邊正賞心悅目。比如有「購物天堂」之稱的香港蒙難,但「美食天堂」之譽更響。

香港過去人稱「購物天堂」,現在中國人民說香港「不購物就送你上天堂」,那是因為剛有東北漢子在香港被「強迫購物」的觀光團打死。

但香港城中酒色菜香,是「美食天堂」,有人說全球的美酒佳饌,都湧到香港。

這兩天在香港中環街頭,如見一個個人蹣跚而行,不要奇怪,因為正過節呢,香港一年一度的「美酒佳餚巡禮」正在舉行中。對香港「識飲識食」一族來說,這四天的「巡禮」,可能成為一生的回味,因為太多的美酒,太多的美食,集體呈現。

香港今年的「巡禮」,美酒來自廿三個國家及地區,除增設近來大受歡迎的威士忌、手工啤酒區,亦有今年六月才引進香港的七彩閃粉氣酒。其中你可以品到號稱極品的,近一千美元一瓶的日本谷櫻高純米大吟釀,也可買到五港元一小樽的好年份紅酒。

美酒要配美食,今年「巡禮」新設系列品味館活動,入場者只要付二百九十至一千一百八十八港元不等,即可品嚐到香港一些著名食肆如文華扒房、海景軒、怡東軒等的名廚主理佳饌。

如開幕時的「名廚美酒佳餚午宴」,那道特別頭盤外形如裝飾的花盆,其實是一盤沙律。花盆上高插法國莞荽莖等有機蔬菜。盆內有德國麵包碎,據說大要廚先將火箭菜、蘿蔔及奶等煮熟,用攪拌機將材料攪碎後雪凍,再加入大菜煲滾,冷凍成大菜糕,將其打滑即成忌廉,製作過程歷時數小時。

香港今年的「巡禮」,由九龍重返中環,全場設三百四十九個美酒美食攤位,規模為歷屆之最。難怪有人埋怨四天不夠,還沒巡出禮來就要結束。也有人說,香港既能辦這等美事,為何要去賣假表、假藥打死人呢?

※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

圖解2015諾貝爾獎 這些得主如何改變世界

圖解2015諾貝爾獎 這些得主如何改變世界



2015年諾貝爾獎得主,12日已全數出爐,共計10人、1個組織戴上桂冠。(圖取自諾貝爾獎臉書)發稿時間:2015/10/14 20:59 最新更新:2015/10/15 11:44

2015年諾貝爾獎得主,12日已全數出爐,共計10人、1個組織戴上桂冠。(圖取自諾貝爾獎臉書)

(中央社網站)每年10月,全球都在猜測誰將獲頒諾貝爾獎。2015年諾貝爾獎得主,12日已全數出爐,共計10人、1個組織戴上桂冠。

這些諾貝爾獎桂冠的得主們,多是終生奉獻在各自的領域中,累積出對世界具重大影響的成就。複雜的研究內容可以不懂,但是他們的貢獻與影響卻不容忽視。接下來,中央社就用圖表帶你快速理解,這些諾貝爾得獎得主到底做了什麼!

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大村智與康貝爾(William C. Campbell)的研究成果,有助於撲滅影響全球34億人的瘧疾,以及蛔蟲寄生引發的疾病。由於他們的發現對於增進人類健康與減少痛苦的重要性難以估計,諾貝爾大會將醫學獎頒給對抗寄生蟲病有功的3位學者。



●屠呦呦得知獲獎一瞬間



●大村智得知獲獎一瞬間



●康貝爾(William C. Campbell)得知獲獎一瞬間



物理獎的研究發現,如何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看法?

物理獎

梶田隆章與麥唐納(Arthur B. McDonald)發現微中子震盪效應,這是微中子在2種形態間擺盪的過程,這項發現證實微中子必定有質量,推翻過去微中子沒有質量的理論。諾貝爾委員會說,他們的發現「改變我們對物質最深處活動的理解,進而影響人們對宇宙的看法。」



●麥唐納(Arthur B. McDonald)得知獲獎一瞬間



●梶田隆章得知獲獎一瞬間



化學獎得主是DNA修復「聖經級」的人物?
化學獎

林達爾(Tomas Lindahl)、默德里奇(Paul Modrich)與桑卡(Aziz Sancar)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研究,揭露人體如何修復導致生病和老化的變異DNA,不僅讓人們認識活體細胞如何運作,也提供多種遺傳疾病分子成因、癌症和老化發展機制的知識,開啟醫學新領域。



●林達爾(Tomas Lindahl)得知獲獎一瞬間



●默德里奇(Paul Modrich)得知獲獎一瞬間



●桑卡(Aziz Sancar)得知獲獎一瞬間



文學獎得主,為何長期受到政治打壓?
文學獎

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獨特的寫作方法,加深人們對整個時代的理解,負責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Svenska Akademien),形容她的作品是「我們這個磨難與勇氣並存時代的不朽典範」。



●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得知獲獎一瞬間



和平獎得主,如何讓動盪不安的突尼西亞,建立民主憲政?
和平獎

2011年茉莉花革命後,全國對話四方集團(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致力於重組政府、開放黨禁,幫助突尼西亞在短短幾年內建立憲政體制,不分性別、政治理念和宗教信仰,保障人民基本人權。諾貝爾委員會強調,這些組織代表突尼西亞社會不同的領域和價值觀,包括工作生涯和福祉、人權和法治原則等,因此將和平獎頒給整個集團,而非個別組織。



●工業貿易及手工業聯盟負責人Ouided Bouchamaoui得知獲獎一瞬間



●突尼西亞總工會負責人Houcine Abassi得知獲獎一瞬間



●律師公會負責人Mohamed Fadhel Mahfoudh得知獲獎一瞬間



●人權聯盟負責人Abdessattar Ben Moussa得知獲獎一瞬間



經濟學獎得主怎麼將冰冷數字,轉換為關心世界窮人的工具?
經濟學獎

迪頓(Angus Deaton)透過長期家戶調查,獲得珍貴的個人消費選擇資料,有利制定增進福祉和減少貧窮的經濟政策。諾貝爾委員會說,迪頓在提升個人消費、貧窮和福利相互關係的理解上,無人能出其右,且有助於改變現代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的風貌。



●迪頓(Angus Deaton)得知獲獎一瞬間



※你可能還想看:

諾貝爾獎黑暗面 生產化學武器也獲獎

不說不知道!諾貝爾獎得主獎金原來這樣花

數字看諾貝爾獎》最老和最年輕的得主是誰?有多少女性獲獎?

圖解2014諾貝爾獎

看更多2015諾貝爾獎新聞

在香港被關在珠寶店裡三小時的經歷,我也曾有過

作者:林濤亂翻書
更新時間: 2015-10-22 10:51 PM [紐約時間]
点此看大图片
看了內地遊客在香港命喪珠寶店的新聞後很震驚。之前有關內地遊客在香港旅遊被強制要求消費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這讓我想起了自己曾經類似的經歷。(網絡圖片) 
看了內地遊客在香港命喪珠寶店的新聞後很震驚。之前有關內地遊客在香港旅遊被強制要求消費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這讓我想起了自己曾經類似的經歷。


大概是三年前,我們一家三口去了一次香港。當時主要是考慮孩子馬上要上小學,上了學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出來玩。而香港迪士尼又是小孩子都很嚮往的,身邊朋友、鄰居的很多孩子都已經去過了。所以就考慮領著她去一次。

當時是在網上聯繫上的深圳的一家旅行社。成人800,兒童500,港澳五天四晚,最後兩天可以自由活動,包吃包住,包景點門票,還特意強調全程無強制消費,像海洋公園,金紫荊廣場,黃大仙廟,迪斯尼,這些主要的旅行景點都包括在內。因為是第一次去,又無什麼朋友在香港,就沒有選擇自由行,而且這樣的價格與條件太有誘惑力了,雖然當時並不明白為什麼會這麼便宜的價格,但還是半信半疑地參了團。

到了深圳之後,旅行社還提供接機服務與免費住宿,雖然賓館條件一般般,但既然是免費的,已經讓我們覺得非常划算了。晚上交了團費和港澳通行證之後,旅行社的人告訴我們明天一早到口岸過關處等著拿辦完手續的通行證,自然會有人找我們的。

到了口岸通關處發現,大大小小如我們一樣的散客拼成的團比比皆是,為了區別哪家是哪家的,會給相同的團每個人發一個標籤貼在衣服上以作區分。而不到最後一刻,既不知道這個團有多少人,也看不到導遊和領隊。就這樣,稀里糊塗地在原地傻傻地等著,看著大家都在這麼等著,當時心裡也並沒有多焦急。後來過來一個普通話不太好的男導遊,說你們跟我來,我們這些貼著一樣標籤的人就都跟著他走了。他告訴我們走哪個檢查口,然後告訴我們過了檢查之後找他手裡的旗子。

去過香港的都知道,每天在口岸通過的人不計其數,我們走的是福田口岸,幾乎都是散客拼成的各類旅行團,要過深圳與香港兩個檢查口,一般情況下沒有兩個小時是過不去的。九點多開始排隊過關,大概11點多的時候,終於上了香港那邊的大巴車。這個時候才見到了領隊和導遊。導遊是香港人,領隊則是一個湖南人。

先來說說這個領隊,因為香港導遊的普通話不好,在大巴車上的時間幾乎都是這個湖南領隊在說。他的口才還不錯,東拉西扯,能吹會侃,很會活躍氣氛。因為到了香港就已經接近中午了,所以就直接去了飯店吃飯。

香港的團餐實在是太垃圾了。饅頭,稀粥,雞蛋,清湯寡水的兩個炒青菜,加一大盤鹹菜,這是標準的內地旅行團的團餐。頓頓如此。要不是因為這麼低的團費,估計早就有人掀桌子了。

吃完飯先是去了黃大仙廟,走馬觀花了一番,並無太深刻印象,下午去了海洋公園,也是匆匆忙忙,晚上則坐船維多利亞灣走了一圈,看了夜景。總地來說,這一天都是在搶時間。晚上的住處還算不錯,是家庭公寓式的,可以看到海,據說是李嘉誠的地產項目。領隊不停地說,那點團費還不夠在這住一晚的呢,這是他送給我們的福利。

第二天上午的經歷則完全像犯人一樣,早上六點鐘就集合上了大巴,領隊在車上不停地暗示我們上午的時間要滿足大家購物的慾望,又大講特講奢侈品與珠寶,說他姥姥就是因為他媽媽送了一個鑽戒才打麻將變得手氣好的。又說男人必須要有一塊好表,不是為了看時間,就是為了給別人看的。領隊的打扮也換了一身行頭,LV的皮帶,Armani的上衣,表是大萬國的(不知道真假)。就這樣,我們先是被領去了一家錶行,中途還路過了一家巧克力店,也把我們領進去,有些人買了一些巧克力。錶行不大,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大牌,歐米茄與浪琴是最好的牌子了。好在我來的時候帶了一隻假浪琴,所以在錶行里沒有遭到太多的騷擾,其他男團客也被不停地遊說,我看見至少有三個人買了表,當然其中還有一些就是來消費的。不用怎麼勸,也是要買的。

然後就是被領到了隔壁的一家珠寶店,裡面很大,進去之後入口就被關死了,裡面已經有一些其他的旅行團,一看也都是如我們一樣內地來的散客組成的團。珠寶店的裝修很奇怪,四周都是一整面的鏡子。入口關閉後,也會橫移一塊鏡子擋在面前,裡面燈光很亮,面積也很大。剛開始時大家都還能看看逛逛,但大部分人是不想買的。這時候導遊就會不停地在每個人身邊遊說,先是誇,後是損,總之想方設法讓你掏錢買點,還裝可憐說你們那麼少的團費,我們要怎麼活啊,買點也是做了善事了。有些人架不住領隊的軟磨硬泡買了幾千塊的,有些人則與導遊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但是你想出去是甭想了。周圍都是鏡子就是門上也是鏡子裝飾的,你根本不知道出口在哪裡。旅行團,珠寶店,香港,在香港被關在珠寶店裡三小時的經歷,我也曾有過我們也同樣在裡面被關了三個小時,很多帶小孩子的已經忍耐到了極限,不停找導遊和店家交涉,才被告之出口在哪裡,原來也被鏡子擋住了,很小很隱秘,直接通往地下停車場。在出口處有一台電腦,只要輸入導遊的名字或是編號,可以實時查詢每個導遊帶的團消費了多少錢。每個人在交錢時,都會在單子上寫上領隊或是導遊的名字。

出來之後的大巴上,領隊極力諷刺挖苦了我們一番,說什麼我們這個團是他帶過的最窮的團,自己這兩天賺的還不夠吃住的,說今天晚上是別想往公寓了,小賓館擠擠吧。最後給我們每個人的手裡塞了兩套紀念品,是李小龍和迪士尼的鑰匙扣,說是要我們一百塊一套買下來,做為司機的辛苦費。我們已經快被他說成一群沒有同情心的冷血動物了,所以大部分人還是掏了錢,但那鑰匙扣根本不值錢。不過還真是有人硬是不買的,領隊除了沒好臉子給他之外,也沒什麼其他辦法。畢竟不能明搶吧。不過,這和強買強賣也沒什麼區別了。

中午還是吃了難吃無比的團餐,之後先去了會展中心的金紫荊廣場,下午去了迪斯尼。晚上住在偏遠的葵青,的確是又小又擠。其他兩天都是自由活動時間。除了那個香港的導遊之外,中午之後我們再也沒看到領隊的影子。最後再來說一句這個香港導遊,他的普通話實在是太差了,如果同樣這一套讓他來一遍,估計從我們身上榨不出來一分錢。不過感覺人還是很老實。聽他說,他現在和老婆加上老婆的媽媽住在一間40多平米的公屋裡。他說很羨慕大陸人,起碼住的房子比香港大部分人要好,香港寸土寸金,房子太貴,要住上政府給蓋的保障房要排很久的號。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10/23/a1231414.html#sthash.Zd4NAahL.dpuf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黑幕重重

聯合筆記/黑幕重重

2015-10-23 02:25:17 聯合報 李春


一名大陸東北遊客,在香港珠寶店與大陸領隊爭執,後被香港導遊、大陸領隊及另兩名身分不詳男子圍毆,送院不治身亡。事件發生四天,仍在持續發酵,為矛盾激化的中港關係,再添陰雲。而事件引出黑幕重重,值得陸客壓境的台灣警醒。
自當年SARS疫症之後,香港政府向北京伸手,要求以開放「自由行」,救援香港經濟,在北京一步步開放民眾南下香港觀光以來,香港確實受其帶動,走出經濟衰退,但同時各種矛盾匯聚、各種問題衍生。
面對熱心到香港購物的大陸民眾,各種各樣的花招甚至黑招,都應運而生。在諸多黑招中,其中一個,叫「強迫購物」。
正好五年前,香港曾發生陸客被「氣死」事件,那是六十五歲的中國國家乒乓球隊前運動員陳佑銘,隨觀光團到香港,在紅磡強迫購物中被女導遊指罵,即時心臟病發送院後身亡。
當年「氣死人」事件轟動一時,也揭發出旅行社雇用無牌導遊的問題。但最後涉事旅行社只被罰停牌一年,而被指控「氣死人」的無牌導遊承認欺詐罪被判刑,但只囚兩周,還當庭釋放。
當時中國國家旅遊局曾下令禁行「購物團」、「零團費」,而香港旅遊當局聲言會加強監管。五年後,情況不僅沒好轉,反而惡化。今次打死人,背後有黑幕。
首先,大陸當局禁了「零團費」,即不交一分錢港澳遊一圈,但有了「低團費」,這回打死人的團,據說團費三百元人民幣遊港澳三天。這種團多在深圳誘拐旅客參加,組合後「買」給中港旅遊社。所以說這種團隊的出現,是中國和香港兩地旅遊界聯手發明。
三百元人民幣,不夠三天的交通費,更不用住店吃飯了。於是主要節目就是購物。紅磡那些商鋪交錢給旅行社,條件是要認購一定數量商品。那些所謂「名貴珠寶」、「國際名表」、「新潮電器」等,品牌不詳,食水極深。
為確保大陸團友購物,最新的發明就是「影子團友」即假團友,他們身負遊說、監視職能,出現爭執時,可能就是打手。另一發明,就是多團齊發,各團導遊、領隊、「影子團友」互相呼應,出事一哄而上。
有業界人士揭露,目前大陸到港入境團,近九成有強迫購物問題,其中大比數是低團費。中國和香港當局,這回不重手整治,還得有人被打死。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1個德國人抵10個中國人 陸客來台有人潮沒錢潮

1個德國人抵10個中國人 陸客來台有人潮沒錢潮

2015/10/21 13:03:00 
十一長假"買爆" 陸客狂掃保溫瓶
▲陸客來台人數多,但旅遊預算卻只有94美元。(圖/資料畫面)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21)日審查交通部觀光局預算,民進黨立委陳歐珀表示,台灣人不能過度依賴中國大陸觀光客,陸客旅遊預算僅94美元,但德國有1063美元,一個德國人就能抵10到12個陸客,應該積極開發其他國家觀光客。
陳歐珀在質詢時表示,雖交通部稱來台觀光人數是991萬人、觀光外匯4438億都創新高,但台人出國人數有1184萬人,「出超」193萬人,在觀光收支占GDP比例上低於香港和泰國。
陳歐珀認為,台灣的人情味也逐漸在流失中,民國99年調查中,3個觀光客就有1人稱讚台灣的人情味,去年在5個人中才有1個。陳歐珀建議,台灣不能太依賴大陸觀光客,因為來的往往只有人潮而沒有錢潮。中國人旅遊預算只有94美元,但澳洲1223美元、德國1063美元,等於1德國人就能抵10到12個陸客。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跟團拒購物 陸客被活活打死!

跟團拒購物 陸客被活活打死!
2015/10/21 11:49 王皓 編譯  / 香港只要參加旅行團出國,難免都會被帶去購物,正常情況下不買東西頂多遭店員白眼。但是在陸港澳,導遊強迫團員消費,甚至惡言相向的情況相對非常普遍,香港在週末更發生不購物的遊客,遭到身份不明人士活活打死的事件。目前香港警方已經逮捕了導遊和領隊,並且積極追緝打死人的兩名男子。
擔架上躺著的就是疑似因為不願購物,而被人打死的大陸遊客。幾名大陸遊客,週末在紅磡一間珠寶店裡,因為不願購物和領隊發生拉扯,一男一女兩名遊客和女領隊,一路爭執到店外,這時忽然有幾個不知打哪兒冒出來的男子,對男遊客一頓猛揍,男遊客當場昏迷,送醫後情況惡化,最終傷重不治。

這對香港的旅遊形象實在影響太壞,警方立刻拘捕了導遊和領隊,並且通緝兩名打死人的男子。而同樣來自大陸的遊客,紛紛埋怨起在香港旅遊遭受的待遇。遊港陸客,珠寶店方面則是照常營業,只是店員看見記者,臉色非常難看。

珠寶店員,不幸身亡的男子來自大陸黑龍江,打死他的兩名男子,則疑似是所謂的影子團員,專門混在旅行團裡,鼓吹甚至脅迫遊客購物。港警已經將案件列為誤殺案處理,不少大陸網友則群情激憤,發出抵制香港遊,餓死香港人的呼聲。面對越來越富裕的陸客,香港民眾少不了厭惡,旅遊界卻又想賺人家的錢。兩地之間的矛盾,若得不到適當處理,恐怕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更多新聞詳情請上 - 華視新聞網 】

導遊臭名遠播

內地團購物爭執案 本地導遊臭名遠播

[2015-10-20 19:21]

日前發生的內地團爭執打死人兇案,涉案被捕的兩名疑犯,其中姓胡導遊近年多次被團友具名投訴,指他威逼團友高價消費時動輒罵人,更有團友在網上發文斥責他是流氓加混蛋。
 現年44歲疑犯姓胡男子,是本地導遊(導遊證TG0619x)。據悉,去年9月7日,有6名分別來自北京、上海和重慶的遊客,參加3天港澳遊,註明活動絕無強逼購物,但到港第二天便遭強逼購物,他們與導遊大吵一場後放棄澳門遊,離團返回深圳,之後聯名去信有關當局投訴,已獲深圳市文體旅遊局立案處理。
 胡亦遭內地男子馬嘯「筆伐」,馬與女兒在2011年國慶假期到港旅遊,回鄉後在網上轉述胡的說話:「你們大陸人沒事跑香港來做什麼?來就是要花錢,就是來受罪。」馬不滿指責:「胡導遊這個雜種不只是漢奸二鬼子,更是流氓加混蛋。」並稱在港期間處處遭為難。
 另一疑犯姓劉,32歲,大學畢業後任職內地團領隊,與任導遊的妻子居住深圳保安石岩區一單位。據姓林大廈管理員表示,劉夫婦因為要帶團,所以數天回來一次,上周最後見面。林對於劉涉打死人大感愕然,表示劉為人和善客氣,常主動打招呼,不似會動武打人。不過,他透露,劉家上月遭爆竊,損失一萬多元財物,可能因心情差而闖禍

遊客拒購物遭毆斃

遊客拒購物遭毆斃

港導遊劣迹多 內地領隊同涉案
2015-10-21 02:35:00 来源:
核心提示:香港發生相信是開埠以來的首宗遊客不肯購物而被毆斃事件,來自黑龍江、任職地盤管工的男遊客苗春起(53歲)前日疑介入調停同行女團友在港遊覽拒絕購物風波期間,遭一名本地導遊及內地領隊拖出店舖門外施襲,本已命懸一線的苗春起經送院後,延至昨天上午10時45分證實死亡,死因尚待剖屍,苗妻已趕來港奔喪。
前日遭打傷致昏迷的內地男遊客留院一晚後傷重不治。(商台圖片)

  香港發生相信是開埠以來的首宗遊客不肯購物而被毆斃事件,來自黑龍江、任職地盤管工的男遊客苗春起(53歲)前日疑介入調停同行女團友在港遊覽拒絕購物風波期間,遭一名本地導遊及內地領隊拖出店舖門外施襲,本已命懸一線的苗春起經送院後,延至昨天上午10時45分證實死亡,死因尚待剖屍,苗妻已趕來港奔喪。警方共拘捕四人,其中兩名男子涉嫌「誤殺」被拘捕。據了解,涉拖苗到店外襲擊的兩名男子,本地導遊胡彥南(44歲)原籍淅江,現為香港居民身份,案發時受聘天馬國際旅遊公司,消息人士透露他屢次被旅客投訴強迫購物,去年更有內地遊客點名向廣東省旅遊局投訴。至於另一名涉案的內地領隊劉洋(32歲),則受聘沃晨旅行社,與妻居深圳。 本報港聞部報道
  案發於前天上午10時許,一個內地旅行團在紅磡民樂街20號一間珠寶店購物,內地男遊客苗春起及同團的女團友張麗霞(53歲)曾指店內物貴,故無購物,後來二人走到店門附近。
  昨早死亡改控誤殺
  期間,內地導遊鄧海燕(32歲)疑與團友張麗霞因購物問題起爭執,並互相襲擊。苗春起介入調停期間,本地導遊胡彥南及內地領隊劉洋涉嫌上前把團友張麗霞及苗春起拖到店外再襲擊,苗春起在珠寶店外大概的10米外的燈柱旁昏迷,最後送至伊利沙伯醫院治理。
  警方接報到場,事後翻查閉路電視,經調查後,分別在灣仔及紅磡區再拘捕懷疑胡、劉二人。
  慘遭懷疑毆斃的苗春起經送院留醫搶救近24小時後,昨天上午10時許傷重不治。案件改列誤殺案,至於兩名女子內地導遊鄧海燕及團友張麗霞則被控傷人、在公眾地方打架拘捕,案件轉交九龍城重案組第二隊接手調查。
  據了解,死者苗春起來自黑龍江,住在海南昌江縣一個工地宿舍,從事地盤管工工作。他與團友張麗霞相識,份屬同事,同樣都是地盤管工,早前在深圳集合,來港三日兩夜遊玩。據悉,從閉路電視所見,苗春起遇襲時未算狂毆,間中被人踢一下、打一下,不排除死者身患隱疾或擊中要害,故需剖屍才能確認死因。
  涉事店舖繼續營業
  據悉,警方在金紫荊廣場拘捕胡彥南,當時胡彥南正在帶團。消息人士指出,胡彥南在浙江出生,並取得香港身份證,現居在秀茂坪寶達?。他涉案時受聘於天馬國際旅行社。根據香港旅遊業議會的導遊名冊顯示,胡彥南的導遊編號是TG06197,導遊證將於2017年10月31日到期。
  消息指出,今次涉事的本地導遊胡彥南有多次強迫客人購物的前科。根據廣東省旅遊局資料,有旅客在去年9月7日於深圳組團來香港,然後再到澳門,旅行團寫明絕不會強迫購物。不過翌日遊客就投訴胡彥南「發生極為嚴重的強迫購物」,導致他們放棄去澳門的行程,脫團返回深圳。另外,資料亦顯示胡彥南在2012年10月再接投訴。投訴人指根據規定,他們在香港第一天行程包括黃大仙、星光大道及夜遊維港,但他們指胡彥南將全團人拉到店舖內,「領隊、導遊一人一個門口把守,要求每人必須在店內呆足兩個小時,不允許我們離開店內,孩子也不允許到外面透氣」,結果第一、第二天的行程都壓縮在第二天,所有觀光景點都是走馬看花。
  至於另一名對死者施襲者劉洋,消息稱,他來自吉林,大學畢業後曾替人打工,後來轉做旅行團領隊,現與與妻子同住深圳,涉案時受聘於香港沃晨旅行社。
  另一方面,涉事的珠寶店昨天仍然繼續營業,有自稱店鋪負責人表示案件已交由警方處理,不會回應事件。

鎖門逼消費 港商「敲竹槓」惹怒陸客

有「購物天堂」之稱的香港,一直是陸客出境遊的首選,也為香港的經濟成長帶來相當大的貢獻,雙方理當「賓主盡歡」。因為港商「敲竹槓」的誠信屢遭質疑,加上陸客「老大爺」的消費心態,導致雙方漸行漸遠,潛在的矛盾一觸即發。
以9月的陝西團為例,原本港澳遊的6日行程,陝西團到達香港的第一天就發生了強制消費事件。9月19日,一行人在導遊的帶領下進入一家珠寶店,店家立刻把大門關上了。原本可以解讀為提供優質的專屬服務,拒絕閒雜人等干擾消費,接下來就露出馬腳。
大門關上後,導遊要求在場旅客必須購買珠寶店的東西,如果不買就不讓出去,還有工作人員跟前跟後,旅客被強迫買了4000多元人民幣的商品。儘管當時大家都很不情願,導遊也顯得很不高興,還指揮已購物遊客站到一旁,沒買的要繼續選購。一直持續大約3小時,導遊認為大家購買的額度達標,才放大家出去,讓旅客感覺被「羞辱」。
若要提到陸客在香港最「受辱」的消費糾紛,當屬2010年的「阿珍事件」。一名任職於香港金凱國際旅遊社的女導遊李巧珍(阿珍),因抱怨陸客「消費不夠」,在遊覽車上出言恐嚇,不購物就不讓吃飯和無酒店住,事件過程被陸客用手機錄下,並在多家電視台與網路上廣泛流傳。「阿珍事件」使香港旅遊形象受到重創,事後導致李巧珍遭停牌半年,所屬旅行社則遭罰款。(旺報)